在不少人眼中,小县城体制内的工作仿佛就是一幅 “旱涝保收、喝茶看报” 的悠然图景,似乎每天都能轻轻松松地度过,可真正身处其中,才深知这不过是外界的一种误解罢了,体制内的工作有着诸多不易,充满了忙碌与挑战。



就拿我认识的一位在小县城基层政府工作的朋友小李来说吧。他所在的部门负责乡村振兴相关事务,本以为只是按部就班地传达一些政策,做做表面功夫就行,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他应接不暇。

有一次,为了精准掌握村里脱贫户的最新情况,他和同事们开启了一场 “大走访”。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发,坐着颠簸的乡村公交,辗转到各个偏远的村落。到了村里,一家一户地敲门,详细询问收入、就业、孩子上学等情况,有时候遇到村民不理解,还得耐着性子反复解释,一天下来,嗓子都快冒烟了,本子上却记满了密密麻麻的信息。

等走访完所有村子,回到单位已经是深夜,还得整理这些资料,梳理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的帮扶措施提供依据,这一忙,就又是好几个通宵。

还有在县教育局工作的张姐,每到开学季,那就是她最忙碌的时候。要筹备各种会议,组织教师培训,审核学校的开学准备方案。

有一回,上级临时通知要对全县学校的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她所在的科室立马全员出动,分组奔赴各个学校。张姐那一组一天要跑好几所学校,从教学楼的消防设施,到食堂的食品安全,每一项都得仔细查看、记录。



发现问题当场就得和学校沟通整改办法,有时候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只能在回单位的车上随便啃几口面包充饥。等把所有学校都检查完,后续还要整理厚厚的检查报告,跟进整改情况,那阵子,她几乎没有在正常下班时间回过家。

而在小县城体制内,这样的工作经历绝非个例,大家都面临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的状况。上级部门源源不断的政策、任务、考核指标等,最终都得靠基层工作人员去落实。

各类检查、考核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应对这些,提前就得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把过往的工作台账梳理清楚,查漏补缺,确保不出差错。一旦出现问题,加班加点整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再说当前体制内上行下效的工作方式,那是一种层层压实责任、积极担当作为的体现。上级部门做出决策部署后,下级单位会迅速响应、积极落实。上级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加班加点攻坚克难,下面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敢懈怠,都紧跟步伐,努力把工作做好。

比如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从县级领导到普通科员,都纷纷走上街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维护等工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

所以啊,小县城体制内的工作绝不是外界想象的那般轻松惬意,而是满是责任与汗水,大家都在忙碌与付出中为地方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紧张的工作节奏里尽力去平衡生活,哪有什么闲工夫喝茶看报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