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CNN
摘要:
大几万用工需求在郑州爆发,10年前,郑州富士康解决了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问题;10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解决河南普通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问题。
撰文 | Shushu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398篇原创
近日,春招拉开序幕,小鹏汽车今年扩招6000人,雷军开出千万年薪招聘AI“天才少女”罗福莉等招聘消息冲上热搜。
但更重磅的是,郑州比亚迪面向社会一次性招工2万名员工。薪资待遇5000~9000元,入职缴纳五险一金,岗位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
这个规模几乎打破了近年来就业市场单个企业招聘人数的纪录,也是郑州比亚迪落地以来最大的一次。
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人员透露,按照此前郑州比亚迪的招聘,这次相当于一次性公布2万人招聘名额,然后持续进行,主要是为下半年的生产高峰筹备人力。
这也意味着有两万河南人不用出省打工,在郑州也可以有过得去的收入,让散落在外省的河南籍汽车产业人才回流。
以河南本地人吴某为例,在外漂泊攒不下钱,父母劝他看看本地机会,比亚迪,富士康、宇通客车都成为他从一线城市回来的底气。
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当地企业和产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人口变动对于一地经济而言,可谓草蛇灰线。
曾经富士康在河南的落地,加速了郑州的经济,并释放了人口红利。2009年,郑州人口752万人,仅仅五年后,2014年,郑州人口突破千万。
后来,随着富士康产能转移,郑州工厂员工数量从30多万到只剩下几万人。
受此影响,郑州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增速都一度出现放缓。2021年,郑州GDP仅增长了4.7%,在万亿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2022年郑州经济仍然低速徘徊,GDP实际增速仅有1.0%,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倒数第四,增量和名义增速更是双双垫底。
然而,当2023年人口数据公布时,在抢人方面并没有存在感的郑州却突然闯入视野:郑州常住人口增长了18万,仅次于合肥,比杭州、成都、西安等抢人大市都要高,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在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背景下,郑州是少有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正的特大城市,2023年增长的18万人中,有14.6万人是其他地方流入郑州。
从选择外出打工到回家乡工作,郑州或是河南的“人气密码”是什么?
01--新的人口增长点
实际上,郑州的人口增长排名一直是全国前10左右。但2023年的人口大涨,确实另有原因。
2.0时代的抢人大战,只有产业兴盛、解决就业才能带来人口聚集。
此前提到,由于富士康产能转移,郑州的人口和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面对经济阵痛,郑州重振旗鼓,找了一个新支点——新能源。
2023年比亚迪郑州工厂和郑州上汽乘用车二期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带动汽车产量爆发式增长。当年共产了83万辆,增幅高达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了3.5倍。
与此同时,2023年郑州GDP同比增长7.4%,是26座万亿GDP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更是高达11.1%。
2024年,整个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大幅跑赢全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
目前河南已经集聚17家整车生产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完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去年前三个季度,河南出口汽车贸易额达230亿元,增长了22.3%,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额52亿元,增长了67%。
在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除比亚迪之外,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富士康新能源、宁德时代等各企业也开始争相招人。
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超过10000个零部件,仅1000多个总成零部件,就需要约200个一级供应商,再加上汽车配套服务,汽车制造成为所有工业门类中产业链最长、带动就业量最多的一个链条。
因此,大几万用工需求在郑州爆发,这也是市场对产量的呼唤。
按照《河南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产量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位,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
反观郑州的高等教育,大而不强,主要以普通本科、大专、技校生源为主,新能源汽车工厂恰恰能为其提供工厂技术岗位。
02--再造10个“富士康”
尽管河南在主导产业方面初步完成了转型,但据统计,郑州增长的人口大多来自河南省内。而整个河南省又作为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大省,还面对着更严重的人口外流。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有1610万河南人选择去外省打工。这些人多数奔向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为最。
随着自然人口增长由正转负,如果劳动力继续大量外流,势必加剧本地人口的下降速度。据计算,2020-2023年,河南人口总共减少了126万,而这些外流的都是年轻人。
有人表示,如果河南有10个富士康这样的工厂,劳动力人口回流就不会是难事。
对于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产业布局而言,多年来,再造一个“富士康”一直是其重要的愿望。
“以当前河南的比较优势,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最具有成为比肩甚至超越富士康贡献度的产业,因此,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河南人再造一个‘富士康’的理想产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
如果以再造10个“富士康”的梦想来看,仅仅是郑州发力还远远不够。
《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等打造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郑州和开封牵手,共创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
无独有偶,比亚迪郑州工厂,恰恰就建在郑州和开封的交界处。
郑州生产研发,开封提供配套服务。据了解,开封逐步吸引了住成电装、亚普汽车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入驻,2023年完成产值近200亿元,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
根据规划,以郑州、开封之间的汽车产业带为核心,到203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300万辆。
放眼全国,汽车年产量能达到300万辆的城市,2024年只有深圳接近,293.53万辆。
但这并不是河南的“纸上谈兵”,而是“蓄谋已久”,整个河南的不同地方的龙头企业都将为该目标出力。
比如焦作的多氟多是生产六氟磷酸锂的龙头企业,新乡的豫北转向专攻汽车转向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许昌的许继电气生产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设备,郑州的气凝胶生产商泛锐熠辉为动力电池提供安全保障。
同时,在202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以锂离子电池为重点,支持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核心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支持开封、许昌、三门峡、南阳、驻马店等地立足产业基础差异化发展,打造新能源电池特色产业集群。”
洛阳的动力电池、郑州的储能电池、新乡的小动力电池,多点发力,共同实现河南再造10个“富士康”的目标。
产业的合理规划,将吸引龙头企业的落地,让在外的河南产业人才回流,而产业人才的流动,又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0年前,郑州富士康解决了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问题;10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解决了普通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问题。
河南的“抢人”的潜力正在爆发。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何以花落郑州?
[2]环球零碳:错过中创新航,河南锂电卷土重来,这次能把握机会吗
[3]中国新闻周刊:直指全国前三,中部大省盯上了新赛道
[4]大河财立方:刷新纪录!郑州比亚迪2万人大招工背后
[5]盒饭财经:抄西安作业,郑州也想争“新能源第一城”?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