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
文| 科普10克
|科普10克
前言
最近两天,世界泳联公布了去年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的数据,从他们公布的名单来看,前32名运动员都来自中国。
而相比之下,美国运动员的检测数量似乎弱了很多,那为何中国的检测数据这么频繁?美国运动员的检测数据又是多少呢?
游泳运动员张雨霏
世界泳联公布兴奋剂检测数据
近日,世界泳联公布了2024年对游泳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的详细数据,令人瞩目的是检测次数最多的前32名运动员竟然都来自中国。
这一数据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兴奋剂问题的关注。
在这份榜单上,中国女子蛙泳名将唐钱婷以38次的检测次数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男子蝶泳选手覃海洋,他在去年共接受了35次兴奋剂检测。
除此之外,陈露颖、董志豪各34次,叶诗文、余依婷、费立纬33次,汪顺32次等等,可以看出,中国游泳队的主力选手几乎全部榜上有名,检测次数之多令人咋舌。
世界泳联公布的名单
其实仔细分析这份名单不难发现,那些接受检测次数最多的中国运动员,大多都是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等知名选手。
比如,蝶泳名将张雨霏和李冰洁分别接受了30次检测,仰泳好手徐嘉余也是30次,即便是已经退役的孙杨,去年也被检测了14次之多。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游泳队的主力选手都难以避免频繁的兴奋剂检查。
另外,最近几年的游泳运动员新秀潘展乐进行了31次兴奋剂检测,其余的陈露颖、董志豪、覃海洋都在其中,并且次数都不低。
潘展乐
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运动员对兴奋剂的严格审查,同时也让人感到好奇:中国运动员进行这么高频率的兴奋剂检测,究竟是不是被针对的?
我们自己肯定是经得起检测,但问题是频率会不会太高?而且中国的体育精神向来优秀,我们几乎鲜少发生过兴奋剂丑闻,但这些高频率的兴奋剂检测总让人觉得被针对一样。
那相比之下,美国运动员的检测次数又是多少呢?
美国游泳运动员丽根·史密斯
美国检测数据
在兴奋剂检测次数榜单上,美国运动员的数据远不如中国队那般亮眼。
接受检测最多的外国选手是三位美国女运动员:丽根·史密斯22次、凯特·道格拉斯20次和格雷琴·沃尔什20次。
而在男子项目中,英国“蛙王”皮蒂全年接受了9次检查,且全部来自赛外飞行检查、美国“多金王”莱德茨基的检查总数为11次,其中6次来自赛外、5次在赛内。
对比之下,中美两国在兴奋剂检测力度上的差距不言而喻。
莱德茨基
据统计自2023年1月以来,中国游泳队的运动员平均每人接受了21次来自不同反兴奋剂组织的检查,而美国游泳运动员的人均检测次数仅为6次,两者相差竟达3.5倍之多。
面对如此悬殊的数字,我们不禁要问: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在尽职尽责吗?他们是否对本国运动员有所偏袒?
事实上,美国游泳界的兴奋剂丑闻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率先发明了一种名为“合成代谢类固醇”的兴奋剂。
在那个年代,服用禁药在美国游泳队内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法国著名反兴奋剂专家让·皮埃尔·德蒙德纳德透露:在美国的训练中心,更衣室里常常摆放着装满五颜六色药丸的大碗,运动员们在赛前会一把抓起就吞。
新闻报道
德蒙德纳德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队之所以能在游泳项目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服用兴奋剂是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到了现代,美国游泳界的药检阳性事件仍屡见不鲜。
那么,美国那些关于兴奋剂的风波都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区别对待自家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的呢?
美国游泳运动员
美国的双标行为
提到美国游泳界的兴奋剂问题就不得不谈到那些引发轩然大波的丑闻。
近年来,美国游泳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他们的反兴奋剂机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却频频表现出选择性失明和双重标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奥运“五金王”卡尔·刘易斯了,这位美国游泳界的传奇人物曾公开承认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他三次药检呈阳性。
按照规定这本应让他失去参赛资格并受到严厉处罚,然而,美国方面非但没有追究刘易斯的责任反而极力包庇,让他得以逃脱制裁,最终还在汉城奥运会上夺得两枚金牌。
卡尔·刘易斯
面对本国运动员接连曝出的丑闻,美国反兴奋剂机构非但没有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反而表现出惊人的虚伪和双标。
他们对违规的美国运动员往往网开一面,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来为其开脱,但对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却从不手软,动辄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其发难、施压。
去年,美国花样游泳运动员卡莉斯塔·刘和田径选手埃里扬·奈顿先后被曝出药检阳性,按照常理,他们本应受到严厉处罚甚至被禁赛。
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却先是发表声明力挺两人,称他们是“无意中服用”了违禁药物,因此不应受罚。
美国声明
然后又在事态发酵后悄悄删除了相关声明,企图掩盖事实的真相,这种前后矛盾、自打嘴巴的行为充分暴露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虚伪本质。
更令人不齿的是美国方面在纵容自家运动员的同时,却对其他国家的反兴奋剂工作说三道四、横加指责。
本届奥运会前夕,美国媒体和政客就频频炒作所谓“中国运动员兴奋剂问题”,甚至叫嚣要对中国反兴奋剂机构进行“调查”。
在我看来,美国在兴奋剂问题上的表现完全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他们习惯了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却从不认为自己也应该接受监督和问责。
规则在他们眼里只是用来要求别人的,而自己则可以随意而为、独善其身,这种傲慢自大的心态与体育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那面对美国种种蛮横的态度,中国是如何回应的呢?
中国运动员
中国的体育精神
在兴奋剂问题上,中国体育界始终秉持着“零容忍”的态度和“严”字当头的原则。
无论是赛内还是赛外,中国运动员都以最大的配合和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次药检,展现出对公平竞赛的坚定追求和对体育精神的忠诚践行。
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游泳名将张雨霏曾在面对外媒质疑时坦诚地表示:“中国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的次数是全世界最多的!”
这句话绝非夸张,据统计仅在2023年,中国游泳队三位主力选手覃海洋、张雨霏和李冰洁的药检次数就分别高达46次、43次和42次。
中国游泳名将张雨霏
而同项目的美国、英国等国顶尖选手,全年检测次数往往只有个位数。
中国运动员面对如此频繁而严格的检查从不抱怨,也从未试图逃避,在他们看来,接受兴奋剂检查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对自己清白的证明。
可面对中国体育界的坦荡和自律,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却试图浑水摸鱼、借题发挥,美国就曾以所谓“严格”为由对中国运动员频频发难,甚至威胁要对中国反兴奋剂机构“秋后算账”。
对此,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发表声明予以严正回应,强烈建议国际泳联和田径联合会加大对美国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查力度,以还清白于天下。
兴奋剂检查站
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也及时出面对美方的无端指责表示严重关切。
他们明确警告:如果美国无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权威、继续借反兴奋剂之名行“长臂管辖”之实,国际奥委会可以根据协议取消美国的奥运会主办权。
在国际社会和体育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美国的如意算盘最终落了空,他们的虚伪嘴脸也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
纵观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用实力和诚信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新闻报道
据统计在为期17天的赛事中,中国运动员共接受了214次兴奋剂检查,远高于东京奥运周期的230次。
面对严苛的检查,中国健儿们毫无怨言并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每一次挑战,充分展现了中国体育的风采和精神。
可以看出,中国体育界在反兴奋剂问题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中国队选手覃海洋在比赛中
结语
兴奋剂问题是当今体坛的一大顽疾,它不仅危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更侵蚀着体育的公平正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体都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和中国在反兴奋剂问题上可谓是判若云泥,美国动辄对他国说三道四,自己却屡屡陷入药检丑闻的泥潭,充分暴露了其虚伪和双标的本质。
而中国则始终坚持“零容忍”原则,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将这个原则一直保持下去。
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够明白什么叫做“羞愧”,作为一个大国不要丧失了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