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留学生选择求学中国,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见证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变化,搭建起中外沟通的友谊桥梁。


洪婉晴是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从小喜欢中医的她2018年来到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深造。在中国这些年,她不仅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情有独钟,还对川剧等传统艺术文化充满热情。

不久前,洪婉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她要真正体验学习川剧的过程。

洪婉晴:喜欢川剧已经有至少5年了,但像现在有化妆师给我做妆造,可以画上旦角的妆面、穿上川剧戏服来演一场戏真的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今年恰逢中国农历蛇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老师们给洪婉晴安排的是川剧《白蛇传》,让洪婉晴演绎女一号"白蛇"。经常来这里的洪婉晴说,之前都是在台下观看,这次特别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通过自己表演,来沉浸式、深度地感受川剧的魅力。

作为旦角,白蛇的面部化妆相当细致。脂粉的轻重、眉眼口鼻的描画以及脸型的改变和美化等等都非常讲究。从来没有感受过川剧专业妆造的洪婉晴,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从素颜变成精致的旦角脸庞,激动又开心。

洪婉晴:我觉得很好看,很不像我本人一样。喜欢川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很多演员的妆很特别,很好看。它配了很多颜色,有很多中国元素在里面,比如白色、黄色、红色还有黑色,其实有很多意义。


随着舞台灯光亮起,舞台上演员们灵动的表演瞬间吸引了洪婉晴的全部注意力。尤其是那些精湛的舞蹈动作,以及每一个表情的切换和舞台上毫不费力、却又精准卡点的舞台动作,都让洪婉晴叹为观止。

洪婉晴:上台开始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川剧不仅有"唱、念、做、打",还有"手、眼、身、法、步",全都是绝活儿。


凭借着浓厚的兴趣,洪婉晴跟着专业川剧演员学习了足足四个多小时。洪婉晴说,等到自己真正上手操作,才知道看似轻而易举的动作,背后却凝结了演员们多年的付出和汗水。


洪婉晴:通过体验我感觉川剧很难学,因为不仅要会说四川话,还有一些动作要很灵活,然后还要配别的角色,过程很难。我印象最深的是兰花手,我的手指不是很灵活,但老师的手指就很灵活。她指得很好看,真的很美。


洪婉晴: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只是短暂地登上了舞台,过了一把戏瘾,但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川剧的魅力,也更佩服这些演员。他们从小练功,坚持这么多年把川剧传承下去。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洪婉晴已经完成了本科五年、研究生一年的专业学习。由于家庭的中医氛围浓厚,她一直希望可以学习中医专业。由于印尼当时没有中医专业的本科文凭,于是洪婉晴跟家人商量,决定来到中国,开启自己的中医学习之路。

洪婉晴:因为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所以要来这里学习,要先把中文学好,还有中国文化,因为中医和中国文化是分不开的。

刚开始学习中医时,洪婉晴碰到了很多困难,不仅有语言的障碍,中医的很多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大挑战。即便有一些难度,洪婉晴认为,中医文化底蕴深厚,越深入学习和实践,越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

洪婉晴:觉得很难学,不过越学越感兴趣,因为它是完全学不完的。我现在是研究生阶段,去医院有时也看不懂老师开的方子,一些穴位还不能完全理解,我只能理解一半。


如今,洪婉晴的课程主要部分都需要在医院进行现场实践。除了跟着导师学习扎针、拔罐、敷艾灸之外,不少专业医师也会抽空跟她分享专业心得。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洪婉晴越发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尤其是通过针灸、拔罐等疗法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些都让她受益良多。


洪婉晴:我们第一个要学的是怎么针扎进去,导师会手把手教你怎么扎针,如何让病人不痛。我有时候听不懂中文,有一些生词很陌生,老师就会用通俗易懂的中文给我们解释这个理论是什么意思,讲解一些穴位为什么用在这里,教我们摸脉,让我们感受一下。


洪婉晴说,中医和川剧,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传承。

洪婉晴:我觉得中医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追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而川剧讲究和谐包容,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我来说,这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过程。

谈到未来,洪婉晴说,目前还有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学成后她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印尼,做一位中医的传承者,让更多人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丨赵雄

编辑丨安然

主持丨张晓晓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刘轶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