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数据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2024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再次下跌,只剩下了610.6万对。

这可是比前一年少了足足150多万对新人!结婚的人都去哪儿了?这已经不是结婚人数第一年下降了,从2013年的1346.9万对到如今的610.6万对,结婚人数几乎年年在减,拦都拦不住。

照这个趋势下去,几年后结婚登记的人数估计就得跌破500万对大关。

先别急着责怪年轻人不负责任,既然能成为社会问题,原因哪有那么简单。



“三无婚礼”成了新潮流?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不太愿意结婚,就连结婚的仪式也是能省就省,这几年三无婚礼开始大行其道,啥是三无婚礼?就是无早起、无接亲、无仪式。

别说传统的堵门游戏和车队接亲了,有的新人干脆取消了所有花里胡哨的环节,典礼五分钟就开始上菜,整个婚礼过程简单得让人还有点不太适应。

过去婚礼讲究的是一个排场,要早起接亲安排宴席,司仪煽情讲话,亲朋好友们也得在台下抹眼泪。

伴郎伴娘不能少,酒店得是五星级的,婚纱礼服还得一套一套地换,一场仪式下来,必须要确保每位宾客都能感受到婚礼的仪式感,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吃这一套了。



早起绝对是不存在的,新娘化妆可以自然醒,接亲多麻烦,婚礼现场安排简单点就行,仪式是真没必要,与其在台上尴尬表演,不如省下时间让大家多吃两口菜。

随着三无婚礼的盛行,很多新人在选择更进一步,直接玩起了主题婚礼,有的新人特别喜欢某部电影或动漫,就直接把婚礼现场布置成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狠一点的把《甄嬛传》的角色搬到婚礼上,更奇葩的则直接和宾客一起联机打游戏。

就有新郎新娘戴着VR眼镜在婚礼上激情联机,连誓词都是在虚拟世界里说的,年轻人的婚礼越来越像是一场私人party,怎么好玩怎么来,要的就是独特和有个性。



看来真是一个时代一个口味,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新喜好,婚礼策划公司也跟着做出了相应调整,资深婚礼策划师老赵就见证了婚礼行业的大变迁。

在他眼里,过去的新人选婚礼套餐都追求豪华,恨不得把所有亲朋好友都请来,舞台设计、车队和仪式样样都不能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要求婚礼要简约而不简单,整个流程要自己做主。

这两年旅行结婚也越来越流行,有人会去云南的雪山脚下,也有人在川西的高原湖泊旁举办一场没有宾客的婚礼。

这种只有新郎新娘和天地见证的婚礼反而仪式感满满,还不必复杂的应酬,或许这才是婚礼的本源,简简单单两个人的事儿,何必加入那么多人情世故呢?



这样的婚礼越来越多,人们对婚礼的看法也渐渐变得回归本源了起来,既免去了大摆宴席的麻烦,也让新人可以专注于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很多新人会说:婚礼不就是给自己留个美好回忆嘛,简单点儿也没啥不好。

其实年轻人的婚礼态度和他们的婚姻观念息息相关,他们追求个性和自我表达,希望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别像别人家的模板,其实还有一部分是经济上的压力。

这一代年轻人是真的不容易,生活成本连年增加,举办一场豪华婚礼之后真是得回血一阵子,所以很多人将豪华婚礼剔除出了必需项。

这还没算上买房养娃等现实问题,如果结婚这件好事因为婚礼变得沉重,那就有点违背婚姻的初衷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婚礼能省就省也就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老一辈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婚礼太随意不庄重,但在年轻人的观念里婚礼更重要的是自己开心,而不需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场“面子工程”,有些父母开始不理解,觉得儿女结婚就得体面点儿,不能太寒酸,但父母怎么可能拗的过儿女,最后也只得选择接受。

孩子们的婚姻还是让他们自己说了算吧!

结婚的人去哪儿了?

婚礼越来越简约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年轻人对婚姻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婚礼的形式上,还体现在婚礼的功能上。



以往婚礼不光是两个人的结合,更像是一种向亲朋好友宣告结婚的仪式,很多人将婚礼看成了一种社会义务,好像要通过仪式来告诉大家我们结婚了。

现在的婚礼渐渐回归了本质,为了爱情,为了彼此的幸福,至于别人怎么想,年轻人已经不太在意了。

如果说年轻人在婚礼的选择上略显草率,那结婚率下降这件事可就真的是社会的隐忧了。这么看起来,那些个性结婚的年轻人反而成了正常生态,可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呢?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比2023年少了150多万对新人,要只是偶然一两年的下降还能说是适婚人群的波动,但这下降趋势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年,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到底是怎么了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年轻人选择不婚的原因中经济压力大概率是其中的大头,现在我国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大城市房子、车子、孩子哪个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已经成了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婚礼隆重还能用三无婚礼来应付,但买房生子哪个不需要白花花的银子,如果说婚姻换来的只是一堆债务,那他们更愿意保持单身的自由,至少钱包还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加上现在国家政策有规定,离婚也没那么容易了,离婚冷静期政策的实施让不少对婚姻心存疑虑的人更加慎重,结婚似乎成了人们心理上的牢笼,既然进去了出不来,那选择不婚似乎成了一种聪明的选择。

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婚姻可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人们遵循的信条。



但现在生子这件事在很多年轻人心中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孩子在很多人眼中反而成了负担,在大城市的单身贵族们也可以过得很好,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为了家庭琐事和婆媳关系烦恼。

所以很多年轻人将婚姻看成了束缚,既然不想面对种种责任和妥协,那他们宁愿选择保持独立。况且单身也可以拥有亲密关系,婚姻的形式遭就已经不再局限了。

不结婚,国家和社会怎么办?

年轻人不结婚确实是个人的选择,法理上来说谁都没办法干涉,可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国家和社会怎么办?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直接结果自然是生育率降低,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现在的年轻人继续不生孩子,年轻人必然会越来越少,可现在医疗水平却在逐年进步,我国的平均寿命会越来越长。



老年人口在人口结构中的占比必然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年轻劳动力就会出现缺口,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充足的劳动力,生产和消费都会面临困境,这个影响会像慢性病一样成为整个社会的沉疴,时间越久,问题越凸显。

不婚现象的增加也会对社会结构造成一定冲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婚姻则是组成家庭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很多老人依靠子女的照顾安度晚年。

而一旦不婚现象普遍化,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单身人士在年老时缺少家庭支持,当他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社会养老系统的压力就会骤然增加。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各地正在逐渐完善养老体系和相关福利政策,就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养老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养老资源分配不均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独居老人宁愿独自在家也不愿意住进收费高昂,缺少人情味的养老院。

可以预见未来社会养老压力不会小,对于那些不婚、无子女的人群来说,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

不结婚可不光对国家有影响,个人面临的麻烦事儿也不少,孤独感会随着年龄增长冒出来,虽然很多年轻人觉得单身自由自在,但到了四五十岁就会发现,朋友们都成家立业了,身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生活慢慢变得有点空荡荡。



生活里的磕磕碰碰也会逐渐显现出来,生病了连杯热水可能都得自己挣扎着去倒,搬个重东西只能花钱找外人帮忙,琐碎的小事看似不要紧,可堆积起来会让人觉得有个人搭把手其实挺好的。

有些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都可以解决,病了可以找护工,生活不便可以找家政,但人类毕竟还是社会动物,社交需求和情感连接不是完全可以用金钱和科技替代的。

即使有亲密关系的伴侣,可没有婚姻的约束和法律保障,关系一旦破裂会陷入更大的情感困境。

社会总会给包容一切看起来并不太科学的事物,随着单身人群越来越多,单身经济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推出针对单身人群的产品和服务,一人食餐厅、单身公寓和个人旅行套餐开始在网上爆火。



这些新兴商业模式迎合了单身人群的需求,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单身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与已婚人群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个人享受和自我投资,而不是家庭和子女的长期规划。

结尾

年轻人不结婚这件事儿表面上看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背后牵扯到的可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麻烦。

单身或者结婚本是个人自由,别人确实也不能评判什么,可偏偏这些个人选择对未来的影响并不小,无论是养老、劳动力还是经济消费和人口结构,都会因为这些选择而产生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