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这是我们来泰国普吉岛的第七天,也是我妹妹发生溺水的第六天。这边的医生确诊妹妹已经脑死亡了,在ICU靠着医疗器械维持生命体征,但我还是没有办法放弃……

今天中午,橙柿互动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网友钟女士。钟女士说,春节后几天,她和女儿还有妹妹一起前往泰国普吉岛旅游,原本计划放松一下心情,完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2月3日,我们一行人从江西来到广州,乘坐飞机前往普吉岛。到达普吉岛是当地时间2月4日上午9点钟,入住酒店。”

钟女士说,她和妹妹商量后,在某平台订了2月6日的周边一日游,早上和其他游客一起前往蛋岛。有一个会中文的向导介绍了游玩项目,其中包括两次浮潜。

钟女士说,“我们坐的那艘船上有二三十个人。我的视线范围内,3个小孩子都发放且要求穿上了救生衣。可在给成年人发放浮潜设备的时候,安全宣讲中提到的救生衣却没有主动发放,需要自己去和他们说。”

钟女士说自己不会游泳,没参加浮潜。妹妹小钟会游泳,第一次参加浮潜项目的她比较兴奋,没有要救生衣,浮潜了一会儿回到钟女士身边,说看到了珊瑚,问她要不要一起去。钟女士犹豫了一下,考虑到要带孩子,就没有一起。

“我女儿5岁,深的地方没敢带她去,我和她就在海水到膝盖的地方玩。妹妹是到远一些的地方,但还是在那些浮标圈起来的位置活动。在比较深的地方,海水可以到胸部的位置。”

钟女士说,当时妹妹整个人是俯趴在水面的,她能看到妹妹的后背、后脑勺以及呼吸器的管子。“像这样的情况,除非靠近了或者有专业知识,不然很难判断出她是正常浮潜还是出事了。”


中午12点25分,钟女士看到自己乘坐的快艇靠岸,周围游客变少。想找妹妹的时候,却在海里找不到小钟的身影。她察觉到不对,马上给妹妹打电话,已经无人接听。和女儿到游船附近时,钟女士看到了妹妹正躺在船上,旁边围着许多人,还有工作人员对她做着CPR(心肺复苏术)。

“我是后来通过别人发给我的视频和图片才知道,妹妹当时溺水了。12点20分左右,几个附近的外国友人发现妹妹不对劲,便用摩托艇把她从海里带出来了。那时候先在沙滩上做了一段时间CPR,后面才转移到船上来的。旁边的游客也帮忙打了当地的急救电话,但是乘船回普吉岛还需要二十多分钟,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无力。”

钟女士说当时自己十分悲痛,哭喊着“那个是我的妹妹啊”,当地的向导一直拉着她,不让她和女儿上船。后来这艘船先开走了,她和女儿坐下一班船回到普吉岛。


“之后我问向导,向导告诉我,做急救的时候,妹妹还睁开眼睛吐了几口水出来,后面又失去意识了。我还了解到,CPR开始了就不能停,但是在转移过程中其实很难保持一直做。之前沙滩上运到船上停过一次,他们把我妹妹送到普吉岛岸边的时候,救护车还在路上,他们便把妹妹又送上了船务公司的车上,期间也是没有做CPR的。”

2月6日下午2点半,钟女士和女儿来到当地医院急救室门口,妹妹正在里面抢救。过了一会儿,医生宣布了“脑死亡”。

“我好难过,真的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情。前几天妹妹是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心跳和脉搏,这两天没有靠药物,还是有一定的生命迹象,我不愿意放弃。医生的意思是,虽然患者的心跳脉搏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最终极大的概率就是死亡。明天我们打算再做一个脑部CT,看看情况怎么样。

钟女士觉得,泰国这边对于这种浮潜项目的预警也不是很够。比如,船上没有急救设备、景区没有安全警示、急救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一……而且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游客们对于浮潜的认识不够,一旦放松了警惕,特别容易出事。

提起妹妹,钟女士始终都在哽咽:“我现在反应过来,其实向导当时也没讲清楚浮潜的具体操作和危险性。如果讲过的话,我们心里也会敲响警钟。我也很后悔,当时只顾着带女儿,没有过多注意妹妹。”

此前,国外发生过多起中国游客浮潜事故。比如,近期,一名中国公民在夏威夷浮潜时溺水死亡;又比如,去年1月5日,一名31岁中国男游客在泰国斯米兰群岛国家公园海域溺水失去意识。

不少网友在网上谈起浮潜时

也有一些惊险的经历

回想起来很后怕


看似难度较低的浮潜

实则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1、谨慎参与浮潜活动

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心脏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请勿参与。不要在天气条件恶劣时下水,也不要在服用酒精和药物后下水。

2、务必穿好救生衣

浮潜前,务必认真听取教练及工作人员介绍,进行必要培训,确保熟练使用呼吸管换气,穿好救生衣再下水。

万一不慎被海浪冲到深海海域,可以靠救生衣漂浮在海面上,等待救援。

3、做好安全保护

浮潜过程中,严格遵照教练及工作人员指令,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教练或工作人员可视区域。切勿轻易触碰海洋生物,以防被割伤、刺伤、咬伤。

即使在平静水域,浮潜也是一项很耗体力的活动,入水和出水时要特别当心呛水。万一呛水,不必惊慌,请冷静吐出海水。

4、注意离岸距离

应注意离岸距离,避免因漂浮过远而无法及时返回。如遇紧急情况,请保持冷静,及时向周围救生人员求救。

来源:新闻晨报综合都市快报、国家应急广播、网友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