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有点儿二的二姐。
尤其是看到她指责刘美心只顾做生意,没把奶奶照顾好时,我跟网友一样,都忍不住想吐槽她。
可仔细一想,何家丽从小到大,背负着对父亲那句“我保护全家”的承诺,也挺不容易。
那么,她到底哪儿没做对,才变成现在这样呢?
01
何常胜去世以后,何家丽想起曾经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再次剪了短发,准备承担起长姐的责任。
她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当做了何家的掌家人,无意识地想要成为何家的权威。
她的这种心理,剧中有两个地方体现得非常明显。
第一件事,就是老四老五顶替何常胜工作这件事上。
她心里早就有了打算,认为老四聪明,数学好,可以去考大学。
加上当时大学生是包分配的,也就是说老四不愁没出路。
所以,她主动向母亲和奶奶提出,让老四考大学,老五顶替工作。
然后又一起在老四面前演了一出公平商量的戏码,可是,老四一句话戳破了真相:“这家现在到底谁说了算呀?”
谁说了算呢?虽然没点明,其实在何家丽看来,就是她说了算。
所以在这场戏里,她对老四说话的语气一直很硬,比如“你是大的,你要高风亮节”;
再比如“何家欢,不许这么跟大人说话。”
在她看来,其实这件事儿她已经定了,老四再怎么反抗都没用。
第二件事,是何家艺未婚先孕,跑回家要拿户口本和嫁妆。
原本何常胜走的时候,何家丽说的是,以后家里的事儿,她跟奶奶还有妈妈三个人商量着来。
但是这一场戏,妈妈和奶奶还没发话,她就气冲冲地跑进屋里打包了何家艺的被子,直接把她给赶了出去,完全不顾妈妈和奶奶的意见。
这个举动,虽然体现了她在何家的权威,但她却忘了,真正的保护家人,不是以权威强压。
而她的这次权威强压,为何家艺跟娘家人的关系埋下了缝隙,也为她之后费力不讨好埋下隐患。
02
再回到最新剧情里,何家丽想给母亲刘美心介绍对象这件事。
有人给她妈妈介绍对象,她知道以后,不是第一时间征询妈妈的意见,而是先问奶奶。
刘美心卖完酱菜,哼着小曲开心回到家里,迎接她的却是一场阴阳怪气的审判。
美心进去看到何家丽还在,亲切的问她,结果何家丽很不耐烦地说:“等你呢,阿奶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坐下来开始吃饭,何家丽又责怪刘美心去做生意,没有提前跟她商量。
听到刘美心说,是因为阿奶想吃酱菜,做多了才拿出去卖,才有了做生意的念头,她又调转话头,说起了再嫁的事儿。
在说这件事儿的时候,她没有先问妈妈是否想过再嫁,反而上来就说了对方的条件,然后说:“你要是觉得可以的话,就去见个面。”
整个流程下来,感觉何家丽根本不尊重刘美心。
她都知道先问阿奶的意见,为什么到了妈妈这儿就好像成了直接下命令一样。
后来,她说着不反对刘美心做生意,转头又开始指责刘美心因为做生意,疏忽了对阿奶的照顾。
这操作,看上去是心疼阿奶,实际上是在压榨和控制母亲刘美心。
在何家丽看来,刘美心退休了,就该在家踏踏实实享福,不要出去瞎折腾。
这是对家人的关心没有假,但她却没有真正站到刘美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反而把自己的关心,变成了一种控制欲,想要刘美心听她的。
03
何家丽对何家的付出,所有人都能看得见。
她从小就有担当,何常胜被汤家三兄弟欺负,她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父亲;
成家后,妹妹们的工作,她也总是想办法,让张建国帮忙问帮忙安排。
她的掌家人地位慢慢变得越来越明显,可她也因此而慢慢地对何家所有人的事儿,都介入了太多。
她出于大局考虑,不得不让自己变成权威,拥有话语权,何家遇到大事儿的时候,她能当这个主心骨;
她也出于关心,过度地控制何家人,包括她的母亲和妹妹们。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她劳心劳力付出,最后还很容易被对方埋怨管得太宽了。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家庭系统理论认为,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经常会存在两种失衡状态:纠缠、疏离。
很明显,何家丽现在的状态,就陷入了纠缠,她跟何家的成员边界不清,甚至过度干涉彼此的生活。
母亲刘美心要不要再嫁,第一要考虑的应该是母亲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不是阿奶的意见,但何家丽从自我出发,好心办了坏事,伤了母亲的心,同时也伤了自己。
面对母亲的哭诉,她肯定也心疼,但肯定也会联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坚强同样是不容易的。
而她这一路走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守护好边界。
想保护好家人的想法是非常好,但同时也应该充分地尊重他人的命运,不过多干涉。
因为,不越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何家丽因为是长女,在何常胜去世以后,承担了很多父亲的责任。
她是何家的主心骨,仿佛只要有她在,何家就不会出事儿。
不过,听人剧透,说她之后会被老六赶出何家。
真希望她后面能多多回归自己的生活,尊重他人命运,过好自己的人生。
大家觉得,何家丽这个顶梁柱,被网友吐槽,冤不冤枉呀!
我是二姐,执笔写心,用写作找寻人生的多一种可能。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点赞转发在看,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分享,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