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东部战区发布美国两艘舰艇过航台湾海峡的消息。这也是特朗普在新任期内美军舰艇首次航行台湾海峡。



关于这则消息有三个点值得关注:

1.美舰队此次前来极有可能是来搜集信息的。

从舰队的构成来看,此次包括了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海洋测量船,这种组合非常独特。

过去,我们见过美国海军以双驱逐舰的形式通过台湾海峡,但这次加入测量船代表了一种新的策略。

测量船有能力进行复杂的海底地质测绘,并搜集详细的水文气象数据,同时利用拖曳式声呐进行水下监听,具有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

在时间安排上也有明显的变化。美舰之前通常是当天来当天走,但这次行动从10日持续到12日,停留的时间更长,很可能是因为测量船需要时间进行详细的监测和数据收集。

所以美舰队这次的过航任务极有可能就是一次情报侦察行动。

2.东部战区对外发布美舰船过航台湾海峡的消息时,表现得更主动,措辞较以往也有了重大的变化。

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指出,解放军对美舰过航进行了全程跟踪和警戒,并有效应对。这一表态不同于以往“合法合规”的描述,而是强调了“有效应对处置”。

这种措辞反映了解放军在此类事件中展示军事力量的自信,以及对美方形成一定的战略压制。

此外,东部战区选择在凌晨1:51发布这一消息,时机上恰在美舰离开后迅速发声,显然是为了抢占信息发布的主动权,防止美方可能的不实宣传。

路透社随后也证实了这一事件,美方曾在去年10月有过类似行动,那次还是和加拿大军舰联合进行的,也进行了公开炒作。

但无论美军耍什么花招,他们的图谋都不得逞。

3.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舰首度穿越台海,原本想秀秀肌肉,没想到被解放军全面压制,最终无功而返。

美军现在只能低调了,美国印太司令部、美军第七舰队目前皆尚未公布相关消息。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对台湾问题表现出务实态度,他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台湾距离美国9500英里,却仅距中国大陆68英里,这实际暗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某种“力不从心”。

再结合他一贯的“孤立主义”倾向,许多人猜测特朗普不会像拜登那样高调炒作台湾问题,以此对中国施压。

然而此次事件表明,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与拜登或许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可能利用台湾问题作为对华施压的手段。

中方需要警惕未来四年特朗普在涉台问题上的动向,比如他可能推进对台军售、加强所谓的“美台关系”等。

这些举动可能会助长以赖清德为首的“台独”势力。赖清德有可能以武拒统,推动“台独”,这一直是中方需要防范的风险。

事实上,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已持续数十年,美方的小动作中方早已见识过多次。每次美方穿越台海,中方都会予以反制,导致美方很难实现其预期目的。

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决,手段也早已成熟,对特朗普企图通过炒作台湾问题对华施压的策略保持高度警惕。

即使美方试图借此向岛内“台独”势力传达错误信号,但此时正忙于处理“大罢免潮”和“预算案”的赖清德一伙人,是否能腾出精力来感受来自美方的“关怀”,还尚未可知。

解放军这次到底组织海空兵力应对处置美舰船“过航”台湾海峡?

尽管官方的新闻稿并未详述细节,但来自台湾方面的信息透露,2月10日至2月11日的24小时内,解放军出动了32架次的战机,其中22架次从台湾北部和西南空域接近台岛。

这种大规模的战机调动在春节期间并不常见,单日派遣超过27架次的战机已属第二次,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台海地区的紧张气氛。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解放军这次行动的路线图,就会发现其重点是台岛西南和北部至琉球群岛一带。这两个区域恰好是进入台湾海峡的重要海上通道:宫古海峡和巴士海峡。

解放军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押送”美舰,更似乎是在以包围态势向台湾方面施压,告诫台军不要妄动。

当前中国的军事力量早已今非昔比,美国军舰不再能够轻易在家门口为所欲为。正如岛内军事专家蔡正元所指出的那样,凭借解放军现有的实力,即便美军再多的舰艇和战机前来,也难以撼动局势。

最终若发生冲突,美军舰机注定只能“葬身海底”,不是沉没于台湾海峡,就是沉没在西太平洋的相关海域。

央视新闻也在报道中展示了东部战区于元宵节当天进行战备警巡和训练的画面,其中的一个场景尤为引人注目:解放军海军淮北舰在台海周边进行实兵对抗演练,并与中国台湾宜阳号舰艇进行通话,并送去问候。

美军试图通过穿越台湾海峡来对中国施压,但这种企图显然不会得逞。不但达不到所谓“支持台湾”的目的,反而更加激发了解放军对台岛的逼近及高压。

岛内现在抱怨,美军这次的过航行动,不仅没给“台独”撑起腰,反倒让岛内吓得胆颤,还给了解放军加紧对台施压的理由,接下来大陆会更加重拳惩罚台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