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5年,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以“涌动”为主题,寓意着力量的积聚与释放,象征着行业内部涌动的活力与潜能。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人居空间设计展既是设计与石材结合的成果展示,更是相互学习、借鉴与启发,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为未来的人居环境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基于此,我们特别发起设计师与石材品牌的深度对话。访谈将围绕策展主题、设计呈现、石材表达、人居环境等多个维度展开,我们将听到设计师们如何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行业中的新趋势,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打破传统束缚,将创意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设计作品。同时,石材品牌代表也将分享他们如何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产品。这些新颖的视角将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设计与石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以“消失的森林”为主题,融入共生理念,强调人与自然、自然元素与人造材料之间的和谐共存。共生,源自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不同生物或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共同生存的关系。在本案中,这种理念被应用于设计,通过“木”与“绿色石材”的结合,重构森林矿山,强调可持续性。设计不仅关注美学,更重视环境影响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醒“淘金者”——即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时,应充满对自然的探索和敬畏之心。

本案在有限的时间及空间里重新探索石材的建构关系,采用量化模块化方式,为石材的可回收利用提供可能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强调环保理念。这种设计方法体现了共生理念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即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既满足人类的需求,又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设计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栖,推动社会向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消失的森林》效果图


只此青绿是当下流行的青绿色系大理石,清新雅致、玉质感强、细腻高级。因其耐酸耐碱易打理,质地坚硬、耐磨、油性好,应用范围极为广泛,除地面、墙面、台面、卫生间等,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适配雕刻等精细工艺手法,亦可以薄板形式应用。自有矿山,供应稳定、充足,备受酒店、售楼处、精装房、豪宅别墅、私人会所等各类项目青睐。


只此青绿




今年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的主题为《涌动》,其中天然石材作为落地的主材,彭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的?能否给您带来一些设计上的思考和启示?以及本次的策展主题灵感来自哪里?

本次策展的主题灵感主要源自当前社会中人与环境共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石材的纹理是大自然“涌动”力量的凝固,我们将这些自然纹理视作一幅幅画作,巧妙地嵌入木构框架之中。


《消失的森林》效果图

今年的主题是《涌动》,从石材品牌的角度来看,陈总有什么期待和预期?为什么决定参与本次策展,如何让石材《涌动》起来?

在当今时代,青年设计师犹如创意的涌泉,脑海中满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于传统石材从业者而言,石材不应该仅仅是缺乏情感的冰冷装饰物料,在设计师别具匠心的构思下,石材被赋予了生命与温度,成为能够传递情感与故事的独特载体,演绎出别具一格的空间美学,让原本冷硬的石材在建筑与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出温馨而迷人的光彩。

对于策展主题,彭老师有哪些想要着重表达的?在设计过程中,您如何平衡创意的前卫性与实用性,确保展览既引人入胜又能引发行业内的深刻思考?

我们希望在展示石材的同时,实现可持续性。为此,我们考虑了材料的回收利用,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展厅,使其像快递包裹一样易于组装和拆卸,以便在不同项目中重复使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对展会可持续性的关注。

设计追求的是创意与实用的平衡,石材品牌也有需要平衡的东西,陈总怎么看待平衡“感性的、先锋性的完整表达”和“理性的、现实的做好生意”?

道家秉持阴阳平衡之理念,于设计领域而言,设计师所秉持的先锋性与生意人所运用的营销策略,理应达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正如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更多地指向一种内在的协调与平衡,是事物发展的理想状态。

设计师的先锋探索为商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而生意人的营销手段则为设计理念的传播与落地提供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在遵循自然规律与内在平衡统一的轨道上稳健前行,从而实现艺术、创意与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焕发出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在彭老师的设计中是通过哪些具体手法或元素来体现《涌动》这一主题,使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这种动态与活力?比如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涌动”描述了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意味着事物内部充满活力和能量。我们希望打破传统的产品展示方式,在空间中引入声光电的动态结合,让观众的情感随着空间灯光的明暗变化和音乐节奏的演变而沉浸式体验。


《消失的森林》效果图

那从陈总的角度,石材是如何帮助设计师完美表达空间和意向的?请说说最有代表性、或者最有挑战性的3个方面。

彭老师本次方案的灵感和理念,源于对“绿色”的理解和延展,由材料出发,构建了一个简洁又亟待探索的理想空间。这与我们珍惜只此青绿,追求可持续经营的理念不谋而合。为了更好的表达策展理念,我们与设计方进行了很多探讨,最终在模块式装配、展品可回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同时引入了全新的超薄复合透光工艺,最大化合理利用材料的同时,也是石材应用方式的全新试验。

那对于彭老师来说,除了视觉上的展示,您如何通过空间的设计、展览的氛围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能否针对设计中的亮点展开说说?

我们希望观众像“淘金者”一样探险,在空间动线设计上故意拉长动线,形成回字形。我们强调产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因此在展厅中央设计了一个名为“消失的矿山”的艺术装置,由一系列带有功能的石材小夜灯组成。当“淘金者”取走小夜灯时,“矿山”也随之消失,这同时也是对观众珍惜自然资源的提醒。


《消失的森林》效果图

陈总从石材人的角度来解读这个空间,情感共鸣点在哪里?

在为只此青绿命名的过程中,团队潜心查阅海量古籍资料,经过反复斟酌与筛选,最终选定“只此青绿”这一蕴含诗意与文化底蕴的名称。最终呈现给大家的空间里,每一道切割工序都经过精心计算与精准操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达到工艺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相信来参观的大家都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在本次展览中,彭老师又如何将石材与策展主题相结合,展现其独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石材是否被赋予了新的设计语言或功能?能否分享一些创新的使用案例或思考?

我们在展厅中央设计了一个类似古代“编钟”的石材结构,结合音响效果,演奏出“涌动”的能量。除了展示石材大板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些石材小夜灯等衍生产品。

我们知道方案初创阶段,双方就材料和设计大方向进行了很多讨论,也对方案细节展开了很多讨论和推敲。最终方案得以成型,在陈总看来,石材方和设计方成功配合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

首要的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将这份厚重与温度传播给广大消费者。我们坚信,设计蕴含着无限潜力,能够为石材赋予远超其物质本身的价值,让每一块石材都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载体,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传统文化的耀眼光彩,使传统与现代在石材的世界里交相辉映,衍生出别具一格的魅力与意义。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彭老师如何确保双方创意的有效融合,共同推动展览项目的成功?这种跨领域合作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前期,我们与品牌方进行了充分沟通,了解他们希望展示的石材产品特性和工艺能力,并在展厅中体现产品的价值。例如,这次的产品虽然不透光,但通过做薄处理实现了透光效果,我们在墙裙上采用了大面的波浪形透光工艺来展现这一特性。


基于当前的设计趋势和您的观察,彭老师认为未来设计将如何演变?石材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新兴的设计理念或技术可能与石材相结合,推动石材领域的创新?

纵观世界设计发展趋势,未来设计将继续朝着可持续、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石材因其唯一性、自然性和独特纹理,将继续在空间装饰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我们可能会利用扫描和3D打印技术将石材的自然纹理应用到更环保的产品上,实现石材的多元化应用。

陈总又如何看待石材在人居空间应用上的未来前景,是否存在新的蓝海?

在时代的浪潮中滚滚前行,石材作为大自然馈赠的高端材料,其天然的质感、独特的纹理和坚固的特性,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当下所涌现的新机遇与新市场,即所谓的“新蓝海”,更多地体现在设计师们于空间领域中那些天马行空般的创意发挥上。

无论是精巧别致的小工艺品,还是温馨实用的家居用品,亦或是厨房中的橱柜设计,石材凭借其卓越品质,在这些领域正不断拓展着应用边界,通过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被塑造出各式各样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活力,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为策展设计师,彭老师对未来设计与石材结合的愿景是什么?您认为石材在未来设计中将如何继续发挥其独特价值,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石材和木材作为最古老的建筑材料,拥有现代工业产品所不具备的自然性表达。人们需要自然松弛的感受,而石材的特性正是营造这种空间的最佳选择。

作为石材品牌,陈总觉得当下石材应用方式是否已经得到了充分探索?未来的石材设计将如何演变?在石材行业与设计师的合作模式上是否还有应该优化、加强的方面?

当下石材领域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尚未被充分挖掘。石材目前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然而要实现其更大的价值,不仅需要更精湛、独特且富有创意的杰出设计,以此赋予石材更丰富的美学内涵与实用价值;还需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价格体系,使其在市场流通中能够精准地反映石材的品质、工艺以及设计附加值等综合因素,从而在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同时,保障整个石材产业链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石材行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满怀期待,有越来越多的新锐设计师能够崭露头角,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雕琢出更多别具匠心的佳作,并在各类权威赛事中斩获殊荣。这不仅将为设计师个人赢得声誉和机遇,更会为石材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新元素,推动整个行业在设计美学与应用实践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实现石材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共荣。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拥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公司的核心团队由知名设计师彭征先生以及一百多名职业设计师组成,设计业务涵盖酒店、商业、地产、办公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建筑、室内以及软装陈设的一体化设计服务。“共生形态”屡获国际设计大奖,包括2017年德国iF设计(室内建筑类别)唯一金质奖、连续九年蝉联美国室内设计杂志Best of Year Awards金奖、英国第25届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得主暨年鉴封面作品得主、德国红点设计大奖、香港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金奖、WIN Awards 英国《世界室内新闻》杂志大奖金奖、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金奖、GADA 全球建筑设计大奖金奖等。

“共生形态”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设计团队,我们的名字就决定了我们的包容性,同时,我们也感兴趣“共生形态”这一词组的所有内涵。在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大规模、巨量、高速的建设状态鼓励社会性的设计实践,对于设计师来说,拥有的机会不但是设计一件作品去影响和改变生活,更是致力于当代中国面貌的成形过程,这是对“共生形态”设计团队,对中国的类似工作的最终挑战。


品杭奢石馆,一座汇聚全球美学精粹的殿堂,以超过5000平方米的壮阔展厅,精心呈现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天然轻奢大理石瑰宝。这里不仅是石材的海洋,更是艺术与设计的交融之地,每一件展品都是大自然亿万年造化的结晶,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独特韵味。

品杭奢石馆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高端地标性建筑项目,从繁华都市的摩天大楼到静谧幽雅的私人府邸,无不彰显着其卓越的品质与非凡的格调。其品牌影响力跨越国界,畅销海内外,成为国际石材市场上一颗璀璨的新星。

厦门石材展 扫码预登记

尊享VIP礼遇

2025厦门国际石材展

一起释放吧


策展 | 梁志天 × 汉荣 风起浪成

策展 | 谢柯 × 凡希 它山之石

策展 | 庄瑞安 × 英良 岿然独存

策展 | 黄永才 × 新鹏飞 从石头中解放“生命的迹象”

策展 | 唐忠汉 × 金石源 空间中的空 · 间

涌动丨2025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官宣

本文由厦门国际石材展授权转载,城市建造家保留原创观点
转载请联系授权!

| 约稿合作 |

More……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