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开发署的去留,成了马斯克与鲁比奥二人争执不下的焦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马斯克裁撤国际开发署时,会面临巨大的改革阻力?

面对马、鲁二人分歧,特朗普2月7日一锤定音,以“休假”名义强力推行国际开发署裁员,特朗普为什么对国际开发署如此“除之而后快”?



裁撤国际开发署,让马斯克在民主党那里背上了“通中”的帽子,国际开发署的消失,对中国来说真的是少了一颗“钉子”吗?

一、为裁撤国际开发署,美国国会重燃战火

为了将行政开支压缩从拜登政府时期的6万亿压缩至2万亿,马斯克行政改革最大的一刀,落在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身上。

但令马斯克和特朗普都没有想到的是,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裁员计划,如今彻底点燃了美国白宫与国会之间的战火。



接受POLITICO的民主党议员克里斯·墨菲声称:马斯克与特朗普裁撤国际开发署的改革,涉嫌总统违宪,如果美国任由马斯克等人胡作非为,那么美国的“民主”将不复存在。

更令特朗普政府感到棘手的是,反对裁撤国际开发署的不仅是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还有共和党阵营的内部对华鹰派。

共和党内明显反对裁撤国际开发署的,莫过于国务卿鲁比奥,也是特朗普心中的“二把手”



今年2月5日,美国国务院对巴拿马国施压,并社交媒体X上扬言“美国应免费使用巴拿马运河”。

据BBC报道称,鲁比奥此举意在排除中国在巴拿马的影响。在同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会晤期间,鲁比奥甚至放话:

“若巴拿马不放弃亲华立场,美国将采取必要措施。”

对于一心想要在国际上压制中国的鲁比奥来说,以“国际投资”为名,实则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国际开发署,无疑是对华遏制的神兵利器。



但由于鲁比奥毕竟是特朗普提名上来的国务卿,因此在关于国际开发署的去留问题上,鲁比奥一直秉持相对暧昧的态度:

他声称:“无论国际开发署去或留,美国都需要保证每一分钱的付出让美国更安全、更繁荣、更强大。”

就在马斯克与众人争执不休时,特朗普在2月7日要求,美国国际开发署将推行“强制休假”,来裁撤开发署内的1700余名员工。

但是,特朗普的“强制措施”,就能保证国际开发署的裁撤一帆风顺吗?



二、法院叫停强制休假,行政改革步履维艰

就在特朗普准备推行“强制休假”,裁撤国际开发署时,美国联邦法院便以“强制休假”不符合美国法规为由,于2月8日叫停了强制休假的计划。

这已不是美国联邦法院第一次和马斯克、特朗普作对,在今年2月初,美国联邦法院便以“涉嫌机密”为由,禁止马斯克和美国行政效率部访问美国财政部的支付系统。

为了反对特朗普与马斯克的“裁员改革”,如今美国的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已开始“官官相护”,这让马斯克日后的行政改革,或许将面临更大的阻力。



在双方都不愿意各退一步的情况下,共和党内对国际开发署保持暧昧态度的鲁比奥,就成了关键的“调停角色”。

据德国之声于2月8日的报道称,国务卿鲁比奥表态:对国际开发署的裁撤计划,可以“暂缓进行”,美国可以保留国际开发署的300名关键员工。

到2月11日,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马丁被解职,马斯克与国际开发署之间的争斗,以马斯克的暂时胜利落下帷幕。

但特朗普和马斯克很快就发现,即便裁撤掉国际开发署,美国也恐怕要处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据白宫统计,美国在裁撤掉国际开发署后,还有署内高达82亿美元的援助资金需要进行审核,并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转入美国财政

倘若特朗普此番处理不当,那么被民主党批评“公款私用”“钱权腐败”几乎是必然的事。

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海内外共有1万余名员工,眼下除了600名员工还在署内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外,绝大部分员工都已“失业在家”。

但对于这些未裁撤的员工,白宫也不能完全坐视不管,需要解决他们的失业保障乃至再就业问题。



此前,特朗普政府对中情局被裁撤雇员的处理方案,很有可能会落在国际开发署员工的身上——那就是政府依旧给这些被裁员工发放工资到9月。

如此一来,这些被裁撤的员工既能够有一份收入保障,也可以让特朗普的行政裁员改革不至于激起过多的反对情绪。

但是,特朗普这样做,就能够让自己的改革不再成为“众矢之的”吗?

三、国际开发署,是中国还是特朗普的“钉子”

2月11日,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马丁辞职卸任后,美国国内外的诸多亲民主党团体,开始对特朗普改革进行新一轮的“炮轰”

德国之声报道称,国际开发署的裁撤,将极大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将让美国在后续的对华外交、投资等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

那么,国际开发署,究竟是特朗普的“眼中钉”,还是中国外交的眼中钉呢?



1961年成立的国际开发署,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长达64年的时间里,国际开发署都发挥着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作用。

因此,国际开发署一度被视为美国20世纪初“金钱政治”的延续。

纵观美国横跨一个世纪的称霸史,国际开发署确实发挥过巩固美国的霸权作用。

但在现如今特朗普有意实行“战略收缩”和“美国优先”的背景下,国际开发署与特朗普的“新孤立主义”外交已显得格格不入。

加之国际开发署在美国国内有着浓厚的民主党色彩,所以特朗普才对国际开发署“除之而后快”。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其一没有以金钱干涉他国内政的意愿,其二也不会对外输出意识形态。

所以,中国国内并没有一个能够和国际开发署“对标”的机构,中国也从未将美国国际开发署视作自己海外投资的阻碍。

在热爱和平的中国人眼中,国际上没有所谓的对手和敌人,只有自己的伙伴和朋友——

这便是中美之间在胸襟格局上的巨大差别,也注定两国会在“霸权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选择截然不同的道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