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线VIEWPOINT》
文/田英发
编辑前言: 冯玉祥部在国军序列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自上而下惯于游走在各个势力派别间,亦因此不得善终,闻名人物如韩复榘、石友三、孙良诚。本篇为石友三殒命现场实录。
整理 吕春霞
石友三,字汉章,1891年生人,吉林省长春县人。石22岁时投入冯玉祥部,1919年石升为连长,时高树勋是该连五棚副目(副班长),高是石的老部下。
随着冯的逐步扩编,1926年石35岁时任冯部第五军军长,成为统兵数万的高级将领。石是冯一手提拔起来的,与冯一样反复无常。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曾三次背叛冯玉祥,而后又降蒋反蒋。
抗战开始后,石任国军第六十九军军长,辖自兼师长之一八一师和高树勋任师长之新编第六师,以后石部又被扩编为第十军团,石任军团长,开赴冀南敌后。起初石部在冀南同八路军相安无事,后受蒋介石令向八路军寻衅,制造磨擦,还派其弟石友信(教导师师长)同日军实行联防,对付八路军。
1939年初石部扩编为第三十九集团军,辖自兼军长之六十九军和高树勋新八军。此时高树勋军部驻定陶县之大陈楼,我在新八军军部传达处供职,是处死石友三时在场人之一。现已事隔多年,但当时耳闻目睹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因高反对石投日,对石的投日活动不配合,甚至抵制,所以招致石的不满,石便指引日军对高部进行偷袭,使高部伤亡损失极大。1939年6月,石友三、高树勋、孙良诚(冀察游击总指挥、鲁西行署主任)三部派部队去河南周口接运供给,过日伪封锁线时,石、孙两部顺利通过,独高部遭日军截击,伤亡损失惨重。此事据传是石友三指引日伪所为。
1940年,石友三与日军联系更为密切。石部总参议毕广垣[石少年做工东家少爷]、第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参谋李子强以及石的参谋长王清翰和高树勋决议捕杀石友三,此事也得到石的两名师长米文和及张雨亭的支持。
因石之脾性,臧伯风、李子强在被蒋派驻石友三部时,就负有如石投日即可捕杀之使命,正巧又得到与石矛盾极深的高树勋等人的积极支持。众人商定,捕杀石友三的工作由高树勋完成。
当时石的司令部驻在山东濮县的巩庄,高的军部驻河南濮阳县的柳下屯。柳下屯在濮阳县城东45里,是个大集镇,高树勋军部设在西街路北一所深宅大院内。柳下屯有两道土寨墙,甚为高大,外墙有较为深宽的壕沟,开东西南北4门,寨墙上和沟外修了坚固的工事,防空洞也布满寨里寨外。高树勋在此地对部队进行军事操练。
1940年12月1日,是个睛天。
高树勋带军部部分人员去野外督饬部队操练。孙良诚约请石友三到场检阅。大约10时左右,两个外穿便衣领露军装的人骑自行车来到军部门前,适我和军部副官处长高春普在门前站着。这二人说石总司令来了,让我们赶快禀报高军长。
大约11时,高树勋和副军长王殿富、参谋长朱蕴斋、师长马运昌、张汉权等人,将石友三一行人从东门迎入村寨。进入军部大门时,我见会同石前来的有孙良诚及第六十九军参议黄广源。孙良诚穿黑色便衣,石友三、黄广源穿军装,外罩黄呢大衣。石、孙、高三人走在前面,孙良诚居中,石友三在左,高树勋在右。他们边走边说话,孙良诚还不断用手比划着,一直进入大院内高的办公室。
护送石友三前来的是他的一连骑兵,连长为其弟石友卿。他们未能进入柳下屯,被迎往柳下屯东南三四里路外一个村子里的高树勋骑兵部队驻地休息。随石友三进入村寨的只有8名卫兵,被安置在军部对门招待处休息。
大约11时半,政治部臧伯风也来了。
他未进军部而去了东跨院高树勋的宿舍,又令我们请高树勋也去东跨院,后又将特务营高金兰唤去。将近12时,特务营高金兰带着4名端着酒菜的士兵进了办公室,就在往桌子上放酒菜之时,高金兰乘石不备,突然扑上去抓住了石友三腰间的手枪,两名士兵没等石友三反应过来,迅速将石友三架出去,进了西跨院南屋。另外两名士兵则围住孙良诚,不使其上前阻拦。
时我正在院中值勤,见石友三脸色苍白,在被架出办公室门时大喊:孙老总你害了我,我上了你的当!孙良诚高喊:总司令,我担保你的安全!又高叫:高树勋往哪里去了?你想干什么!随后就一边骂一边去东跨院找高树勋。
参议黄广源神色坦然跟在孙身后一言不发,随后王殿富、朱斋、马运昌、张汉权也去了东跨院。其余人站在办公室门口,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军部内外迅速布满了岗哨,气氛十分紧张。
就在石友三被捕的同时,正在对面院中准备吃饭的石友三的卫兵被解除了武装押出柳下屯,与也被解除了武装的石友三的骑兵(跑了一部分)关押在一起。
午饭后,高树勋召集军部和各师团长以上军官开会。在会上臧伯风宣布,逮捕石友三是因他卖国投日,尽本中央的指示。高树勋讲话说,拿掉石友三,是第三十九集团军高级将领共同商定的,是为今后全军将士团结起来抗日救国等等。
石友三被关在西院南屋,知其自身难保,但仍存侥幸心理,希望高树勋、孙良诚等看在旧情上能饶他一命。为此他提出要求见高树勋和孙良诚,高未见,也没有叫孙去见。高树勋只是吩咐高金兰一定要照顾好石的生活,并说石要啥就给啥,根据石的要求,高树勋叫勤务兵尹士林送去被褥、酒菜饮食、笔墨纸张等东西。石友三吃喝后,给其家人写了信,说自己可能要马上被送往大后方,将会出现同韩复榘一样的下场;给高树勋、孙良诚也写了信,求他们不要忘记旧交情。
高树勋未予理睬。
由于石友三的骑兵连跑掉了部分骑兵,高树勋考虑到跑回去的骑兵会走露风声,便于当日黄昏下令军队做好准备,待次日晨向黄河南转移。就在当日晚大约10时左右,高担心生变,令特务营立即将石处死,并对营长高金兰说,自己同石共患难多年,石还是自己的长官,处死石的时候要又快又不见血,减少痛苦,保留全尸。高金兰提议令石自缢,高树勋同意。
高金兰带领两名士兵,提着马灯,拿着绳子来到石友三处。
这时在关押石友三的南屋内外各有两名士兵把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石友三合衣躺在土炕上,盖着一条军毯。高金兰进屋后立即说总司令,奉令要马上将你处死。石说:好,我早就料到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又说:请你们告诉高军长,要将我的尸体交孙总指挥送东北故里。高金兰说:总司令你自缢吧。拿绳的士兵即在屋梁上拴绳套。石说:那太慢,你们就这样开枪吧。用这条军毯包住我的尸体。高和士兵们围着石劝说,但石硬是不肯钻绳,而要用手枪自杀。
正在纠缠不休时,高树勋派一名传令兵来问石死了没有,见石仍活着,就将高金兰叫出屋外说:快点吧,军长催哩! 高金兰着了慌,转身进屋说:总司令不自缢,咱们往外背吧!石急忙说:我哪里也不去,就死在这里! 两个士兵将石从炕上拉起,一个兵迅速从石的背后用绳套住他的脖子,将绳头背在肩上,而另几名士兵则将石友三拉胳膊架腿向门外抬。
石友三拼命挣扎,怎奈脖子套上着绳套,嘴里只能发出“喔喔”的声音却说不出话,悬空的两脚在无力地踢腾。离开军部大门时,石友三的身子还在抖动,走到柳下屯十字路口时,石的喉咙还有响声,到了南门时没有了气息,再至南门西边防空洞处石就死了。
士兵们将石友三放到地上,解开绳索,守了1个多小时,待其身体慢慢凉了,才用土坯将石的尸体堵到防空洞里,回军部向高树勋复命。
第二天黎明,军部即转移黄河南东明县境,在那里住了两天,又返回柳下屯。路上石友三之弟石友卿逃跑未遂,在白岗被特务营活埋。石友三另一兄弟石友信被毕广垣击毙于山东濮县,尸体埋于濮县东关。
新八军军部返回柳下屯后,即买棺木将石装殓,孙良诚派人将灵柩接运曹县,在那里又换衣换棺,然后派专人护送到吉林省长春县东卡伦屯石友三原籍归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