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佳节,熟悉的年味没变,一些固定的经典“节目”,每天都在全国5亿家庭上演。


每个聚众聊天的时刻,都是对年轻人的公开审判,而催婚是重中之重!

在众多催婚劝告中,“女性最佳生育年龄”被提及最多,也让人压力最大。


那么现实确实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育」这个话题。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最佳生育年龄确实存在。

以女性为例,23~29岁为最佳生育年龄。在这个年龄段,女性生育能力更强、也更安全。


而35岁往往代表了生育风险上升的一个“拐点”,超过此年龄段的,则被定义为“高龄产妇”。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代谢和修复能力下降,高龄孕妇发生流产、高血压、糖尿病和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也在上升。


总的来看,在降低生育风险这件事上,年龄确实是个重要因素。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具有差异性。在这个42771例孕妇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超过35岁顺利生娃的依然占大多数,而在最佳年龄生育的,也不一定不会出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聚焦在女性身上的超龄生育风险常常被过度夸大,仿佛过了女性35岁生娃,就一定会发生各种问题。

而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以及低龄生育的危害却被人忽略。



首先我们要知道,最佳生育年龄仅仅代表医学上的最优选。除了年龄之外,生活在社会上的我们还得考虑生育前后的各种现实因素。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意味着一种牺牲,需要面临各种身心问题。

健康问题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身材走样、阴道松弛、腰疼、子宫受损、乳房下垂、月经不调、盆底肌松弛、尿失禁、产后抑郁。

职业中断:生育增加了孕龄期女性职业中断和再就业的可能性。


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育也会增加不小的经济压力。


所以医学上的“最佳”,未必是现实中的“最佳”。经济实力、个人发展和情感需求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好好考虑,谨慎抉择。



数据显示近30年来,不同国家>35岁初产妇的比例,从11.4%上升到19.1%。

而在国内,以新一线城市天津为例,2019年青年群体平均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也分别提高至28.6岁和29.4岁。

在晚婚晚育浪潮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健康备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变不良分娩结局。


保证体质指数在合理范围(18.5-23.9kg/m²),肥胖超重或偏瘦都会影响胎儿分娩。


补充铁元素有利于改善妊娠期贫血,碘元素则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和体格发育。



酒精和尼古丁会影响精子和卵细胞发育,增加死胎、流产的风险。因此孕前6个月要戒烟戒酒。


怀孕 28 周内,每月进行一次产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肺功能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预防。


最后九叔还是想强调,生育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甚至不是一道必做题,年龄也不是衡量生育的唯一标准。


参考资料:

[1]冯玉荣,关世平,张秀英,吴花林,元新娥.出生缺陷与生育年龄关系调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04):92-93.

[2]赵梦晗.我国妇女生育推迟与近期生育水平变化[J].人口学刊,2016,38(01):14-25.DOI:10.16405/j.cnki.1004-129X.2016.01.002.

[3]徐阳.女性生育的最佳时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04):242-244.

[4].备孕妇女膳食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0):798-800.

[5]高秀红,傅雪君.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3):539-542.

[6]刘佳,徐阳.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07):865-868.

[7]陆蓓亦,韩波,胡慧文,龙伟,王丽,蔡正茂,王慧艳,虞斌.新生育政策下孕妇年龄的变化及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03):157-163.

[8]颜宇.生育年龄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J].人口学刊,2020,42(05):83-97.DOI:10.16405/j.cnki.1004-129X.2020.05.007.

[9]陶丽娜.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孕期规范化干预对高龄产妇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24-125.DOI:10.15912/j.cnki.gocm.2020.31.059.

[10]吴金华.孕前优生检查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09):56-58.

[11]卢文肖,韩冰.父母不同生育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9):1027-1030.

[12]倪静宜,陈林利,陈丽菁,皇甫新凤,虞慧婷.生育年龄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及对适宜生育年龄的启示[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0):3720-3724+3753.

[13]李曼珊,马兰芳,宋海霞,李彦,黎梅.不同年龄段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0):1557-1559.

[14]杨琼新.孕前优生指导联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1):166-170.DOI:10.14033/j.cnki.cfmr.2022.11.04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