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网络改编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达摩祖师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他的地位极其重要,被认为是大乘佛教中禅宗的创始人。
达摩出生在公元386年,那一年,中国的皇帝数量创下了纪录,东晋、前秦、后燕、后秦、西燕、北魏、后凉和西秦八个政权一共出现了14位皇帝。达摩是南印度一个王族的第三个儿子,出身显赫。就像悉达多一样,在走上修行之路之前,达摩的生活富裕无忧。
达摩祖师因缘际会接触了佛法,深感兴趣,决定剃发出家,成为般若多罗大师的弟子。由于从小聪慧,再加上他的刻苦修行,达摩在中年时便领悟了佛法的真髓。他立志前往震旦(就是中国)传播佛法,帮助更多的人。然而,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自己的师父时,师父却全力劝阻,提示他可以去中国,但必须等到自己去世六十七年后再去。师父还预言,那时正是他去中国的最佳时机,然而中国会遭遇某种误难,因此最好不要在南方逗留太久,因为南方的领导者对佛教的理解只是肤浅的。
达摩对此坚信不疑,知道师父已经看透未来。出于好奇,他又问师父:“如果我去中国弘法,这个地方会发生什么?”师父回答:“再过一百五十年,会有一场小灾难。”在这次对话中,他还收到一个预言:“心中虽平安,然而外有凶险,四川的僧房名不符实。如果遇到毒龙生武子,要小心小鼠的窘境。”这个预言实际上是关于北周武帝废佛教的事件,即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之难”。
当然,达摩当时对这些并不知情,也没意识到师父去世六十七年后中国究竟会有怎样的灾难。达摩遵循师父的教诲,悉心伺候,自始至终,直到师父圆寂。他在师父去世六十七年后,终于从南印度出发,勇敢地奔向中国,开始了他年轻时许下的弘法之志。
到达广州时正值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是个非常信佛的政治领导人。他不仅亲自讲解佛经,还在寺庙工作,并持斋信佛。看起来,梁武帝应该是个很容易接纳达摩的人。然而,达摩心中记挂着师父的警告,便决定见一见梁武帝,了解他的真实态度。
见到梁武帝后,达摩感觉到他面临着一场考验。梁武帝用审视的目光盯着他,达摩身穿白色僧袍,头顶光秃,只留着黑白相间的鬓发,脸上布满皱纹,但双眼却透着清明。梁武帝忍不住问道:“自我登基以来,我创建了很多佛寺,写了佛经,带领许多人出家。我这样做的功德,您觉得会有什么结果?”达摩则毫不犹豫地合掌说道:“这并不是功德。”紧接着他解释道:“这些其实只是人们想要追求功德而已,终究是有瑕疵的。像影子跟随形体,虽然存在,却没什么实质性。”
“那真正的功德是什么呢?”梁武帝听后显得不太高兴,他再次问。达摩没有察觉到皇帝的情绪,坦诚地说:“真正的解脱智慧,是明白本质是空寂、圆满和清净的真实,而这样的智慧成就不是用世俗的观念获取的。”听到这儿,梁武帝眉头微微动了动,意识到达摩或许说得有道理,但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深意。正如达摩师父所预言的那样,梁武帝内心并没有真正的佛法的理解。
达摩意识到,心中无佛的人是不能见到佛的,因此梁武帝心里并没有佛。他继续问:“世上真的没有佛吗?”达摩直言:“世上没有佛!”梁武帝愣住了,他并不明白达摩的意思,他心理的理解障碍让他认为达摩在否认佛的存在。“既然世间没有佛,那你显然也不是佛。若世间有佛,你就是个骗子。”这样的思维让达摩处在了危险之中,因为梁武帝是个忠实信徒,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世上无佛。
察觉到危险后,达摩匆忙逃离。他决定前往北方,跨越长江,终于到达了嵩山的少林寺。顺便提一下,真实的达摩并没有武功,也没“一苇渡江”,能成功逃脱,仅仅是因为梁武帝并没有出手追他。
在少林寺,他找到了一个山洞,整天朝着石壁静坐,不发一言。那时中国人对佛法的认识还很肤浅,虽然有一些人开始学习小乘佛教,但没有人真正理解禅宗的深层含义。看到达摩这样的人静坐不语,大家除了感到奇怪,还是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他们称达摩为“壁观婆罗门”。
至于达摩为何面壁修行,是因为他想以此坚定信念,即世界的本质是虚幻的。他相信,能够接受佛教真理的障碍,正是人类的感官。于是,达摩进行了整整九年的面壁修行,想要完全否定感官的体验,证明其虚妄性。
第九年,无数人知道达摩的事迹,纷纷前来参拜他,但达摩依旧处于沉默之中,继续面壁不语。人们传说,达摩的面壁修行,是在等待那个能够继承他衣钵的人来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他就会一直待在洞里。
终于在这过程中有一个百里迢迢而来的僧人找到了达摩,就是后来承接达摩衣钵的神光法师。神光也叫慧可,他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与后来律宗的祖师弘一法师相似,神光的父母为求子而祈祷。他来世时父母立刻为他取名“光”。
神光聪慧异常,知识面广,尤其擅长《诗》和《易》,自小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早早地出家了。三十二岁回来的时候,他同样在静坐中得到了启示:前往南方。第二天他的头痛得厉害,竟长出了五个像山峰般的头骨。他的师父认为这是他获得新生的征兆,暗示他将有证悟的机会。
他的师父鼓励他去少林寺找达摩,因为达摩极有可能是他获得法的师父。神光于是开始了他的寻道之旅,最终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公案:他为求道而断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