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中国篮球协会官方宣布,副主席宫鲁鸣亲自挂帅中国女篮。

今年67岁的宫鲁鸣曾两次出任中国男篮主教练,第一次率队首次闯入奥运会前八,第二次则率队夺得亚锦赛冠军。此外宫鲁鸣也曾在1999年首度出任中国女篮主帅,并率队崛起,重返雅典奥运会。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宫鲁鸣处于“半隐退”状态。而在2024年,中国男篮官宣郭士强成为主帅的同时,宫鲁鸣重新以中国篮协副主席身份主抓国家队备战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2024年11月前后,业内传出宫鲁鸣分工可能调整,并准备重回女篮的消息。在今年1月31日的中国男篮集训入队会上,宫鲁鸣虽然出席,却没有传递出与男篮有关的观点。

在篮球业内看来,宫鲁鸣此番重新挂帅中国女篮,是多方因素考量下最优选择。但国家队仍需要67岁老帅前赴一线,也暴露了本土中生代教练后继乏人的问题。



宫鲁鸣在雅典奥运会指挥中国女篮。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最强“救火教练”

宫鲁鸣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是屡次在中国篮球危急时刻出任“救火教练”。

1995年秋,宫鲁鸣第一次执掌中国男篮帅印。当时,距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仅剩不到一年的时间,前任主帅蒋兴权收获新任命后,大力保荐38岁的宫鲁鸣接替自己。宫鲁鸣在备战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仓促接掌,接连遇到管理问题,最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率队创造历史地取得了奥运会前八的好成绩。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宫鲁鸣选择辞职深造。

1999年底,连续4年在亚洲战绩走低的中国女篮无缘悉尼奥运会。宫鲁鸣临危受命赴女篮“救火”。短短一年后,他率队重夺失去4年之久的亚洲冠军,后率领女篮重返雅典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结束,宫鲁鸣留任6个月后被澳大利亚籍外教马赫取代。

2014年初,中国男篮持续陷入低迷,里约奥运会资格岌岌可危,又是宫鲁鸣挺身而出化解难题。虽然2014仁川亚运会宫鲁鸣率男篮遭日本队大逆转,仅获历史最差的第五名,但2015年中国男篮又在宫鲁鸣的带领下重夺亚洲冠军,闯入里约奥运会。里约奥运后,宫鲁鸣再度卸任。

这三段经历,被媒体总结为宫鲁鸣国家队教练生涯的“三起三落”。

业内普遍认为,宫鲁鸣屡屡“救火”成功,源自其一直奉行完美主义,无论打球还是执教、管理都对细节要求尽善尽美。

运动员时期,身高仅1.72米的宫鲁鸣,愣是靠一股狠劲打进国家队,还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男篮的主力后卫和灵魂人物。每到关键时刻,中国男篮功勋主帅钱澄海便会布置把关键球交给宫鲁鸣来处理。

谈到宫鲁鸣二度接手中国女篮,女篮名宿苗立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完全支持宫鲁鸣掌舵:“宫导永远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指导方针,永远会将集体荣誉摆在首位。更关键的是他管理严格,没有人可以动摇他。”

原CBA球员郭晓鹏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自己曾在2009年入选宫鲁鸣主抓的中国篮球特殊身材体育运动队,宫鲁鸣对自己说过一番影响很深远的话。“宫导说,晓鹏你光努力是不够的,要拼了命地去努力,不然你怎么战胜别人呢?跑得一样快,你也是不能超越别人的。”

在宫鲁鸣看来,做事、训练绝不可以“差不多就行了”,那意味着“差一点就能做到最好”,放在比赛场上的体现,就是“差一点就赢了”、“遗憾告负”。

因此,宫鲁鸣始终信奉“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未改变。



宫鲁鸣(左)在雅典奥运会指导中锋陈楠(右)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三从一大”过时了吗?

事实上,在2024年7月,宫鲁鸣回归一线主抓备战等实质性工作的时候,篮球业界还传递出一种声音:回归传统的“三从一大”将会成为中国男女篮国家队未来的主基调。

当时,宫鲁鸣公开表示,中国男篮目前处于最低谷,现在的中国男篮缺的是对老男篮精神内核的传承,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勇于承担压力和责任。

在随后中国男篮发布的公告中,“三从一大”再次出现。公告提到:“为加强中国男篮队伍建设,落实‘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在联赛休赛季加强运动员体能储备,提升个人竞技水平。”

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长期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主要训练原则之一。该训练原则最早由中国体育界于1964年在学习郭兴福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提出,在中国早期竞技体育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半个世纪以来,以乒乓球、女排为代表的中国所有运动队,均将“三从一大”奉为训练纲领,中国男篮获得世界前八名的成绩,也有“三从一大”的功劳。



宫鲁鸣(中)在昆明海埂基地指导男篮备战里约奥运 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历史上,宫鲁鸣执教男、女篮国家队时,因严格遵循“三从一大”原则,引发过不少争议。

宫鲁鸣曾公开表示,长期集训的原因在于,中国球员只有少数拥有比较职业的训练意识,多数则缺乏自控力。而篮球作为集体项目,只有长期集训才能提高队伍的默契度,更好地贯彻战术。

为此,宫鲁鸣只要带队,就会选择前往昆明海埂、广西柳州等地长期封闭集训。在2015年重夺里约奥运会门票前,宫鲁鸣曾率队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亚锦赛集训备战。

因为集训时间长,运动员的伤病问题也经由媒体放大。雅典奥运会备战期间,外界一直有声音指责宫鲁鸣训练过量,不科学。事实上,当时部分外界所称“被练伤的球员”,其实是在联赛中受伤的。

近年来,中国体育界已经对“三从一大”进行了新的定义。“三从一大”已经悄然变为“三从两大”,强调兼顾科学训练原则。

对于“三从两大”,宫鲁鸣也曾公开做出过解释,此前的 “三从”(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没有改变,“两大”则是指“大负荷(又包含‘大运动量,大强度’)、大恢复”。

所谓“大恢复”是指,“三从一大”是要向极限挑战,因此有多大的运动量,就要有对应大的恢复,要保证运动员休息好。科学训练则是指,必须用科学的方法选材,制订训练计划,用科学的手段监控训练过程,用科学的技术对训练后的恢复进行指导辅助。

如今,中国各个体育项目国家队几乎已全部按照“三从两大”科学训练原则进行竞训布置。几乎所有国家队都配置了体能师、康复师、理疗师等专项、复合型教练员,部分国家队还有运动医学领域专家驻队,已是“三从一大”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郭晓鹏认为,进化后的“三从两大”,仍然适用于当下的中国篮球。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篮球运动员除了极少数具有身高优势的球员外,整体天赋水平并不出色,因此就更需要用更努力的训练来弥补差距。

苗立杰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女篮在训练强度各方面,不能再拘谨了。”在其看来,女子球类运动“男子化”的趋势早已非常明显,女篮战线上或许会出现更多男陪练的身影。



宫鲁鸣也曾在仁川亚运会遭遇失利 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新老交替的女篮怎么带

对于宫鲁鸣再次出山的执教前景,篮球评论员苏群指出:“如今是流量时代,很多东西仅靠思想工作、‘三从一大’恐怕不能完全解决,这将会是宫鲁鸣需要面对的大挑战。”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夺得2022年世界杯亚军后,中国女篮部分运动员商业价值水涨船高,因此场外事务开始逐渐增多。体育运动行业本就是“吃青春饭”,在战绩、声誉处于最鼎盛时期结合流量进行营销、变现,本无可厚非,但若是形式走偏,滋生特权思维,便容易影响全队的“化学反应”。

历史上,宫鲁鸣就曾有过为严肃队规队纪,将“特权球员”排除在阵容之外的经历。能顶住巨大舆论压力严格执行,宫鲁鸣除了有追求完美的一面,性格中还有雷厉风行、不畏人言的一面。因此,宫鲁鸣的用人原则也很明晰:只看态度和能力,不顾及资历和地位。

在本次上任后,宫鲁鸣公开表达了对中国女篮未来的初步规划。

在他看来,近年来世界女子篮球的战术风格、打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技术运用、速率、力量、动作幅度等方面受男篮影响较大,整体而言对抗越来越激烈。“除了美国队一枝独秀外,第二梯队的队伍有十几支。其中,已有四五支队伍初步具备了向美国队发起挑战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女篮需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身实力。”

中国女篮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新老交替。“老队员经过多年的磨合年龄相对较大,伤病也比较多。一方面需要考虑老队员能否在新周期的备战中承担起重任,具体也要看老队员的个人情况、自我驱动力和继续努力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要重新形成新的打法、风格和阵容结构,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宫鲁鸣说。

而中国女篮未来的战术风格,宫鲁鸣认为,“现在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快’是最典型的一个特点。我们有世界级的内线,还有张子宇这样的新人,有篮板球保障,那么我们怎么把速度带起来?怎么快慢结合?怎么通过一传创造更多的快攻机会?怎么以内为主、内外结合?这些都是未来我们教练组要认真去研究的。最后我们还是要看手上有什么人,要因人而异地去设计战术体系。”

参考资料:

《宫鲁鸣三起三落背后的唯一哲学》网易体育

《再掌女篮帅印 宫鲁鸣愿再为中国篮球贡献力量》新华社

作者:叶珠峰

编辑:胡克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