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嫂子,你怎么来了?"面馆里,穿着外卖制服的年轻人脸色瞬间惨白。
李红梅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碰眼前这个日思夜想的孩子。
"小明,你不是在机关上班吗?"她的声音哽咽了。
面前的年轻人慌忙后退一步,手中的外卖单差点掉在地上。
窗外,北京的冬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二人的眼眶。
01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李红梅和张强结婚了。这是一场在村里人眼中再普通不过的婚礼,但对李红梅来说,却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她不仅有了丈夫,还多了一个小叔子——当时才八岁的张明。婚后不久,公公婆婆就在一场车祸中双双离世,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张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强子,咱们好好照顾小明,就当是他亲生父母在天之灵的托付。"李红梅握着丈夫的手说道。张强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从那一刻起,李红梅就暗暗发誓,要把小叔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
生活本该就这样平静地延续下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明上初中的那年,张强在工地干活时发生了意外。一根钢筋从高处坠落,直接砸中了他的脊椎。尽管做了手术,张强还是落下了终身瘫痪的后遗症。
这场变故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医药费像无底洞一样,很快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李红梅不得不变卖了家中值钱的东西,甚至还向亲戚借了不少钱。但即便如此,这个家庭的生活还是陷入了困境。
"妈,我不读高中了,去打工吧。"在张强住院的第三个月,已经上高一的女儿张玲对李红梅说。
李红梅心疼地看着女儿,"玲玲,你才十七岁啊,怎么能不读书呢?"
"妈,我知道你的难处。"张玲坚定地说,"小明的成绩那么好,咱家总得有个人考上大学。与其让你一个人承担,不如让我去打工,也能帮补家用。"
李红梅怎么也说服不了倔强的女儿。就这样,张玲办理了休学手续,开始在县城的饭店当服务员。每个月工资三千出头,她只留下两百零花钱,其余全部交给母亲。看着女儿的工资单,李红梅总是心疼得掉眼泪。
为了维持生计,李红梅白天在菜市场摆摊卖菜,晚上还要给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她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原本白皙的脸庞也被太阳晒得黝黑。但她从不叫苦,因为她知道,家里还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她——那就是正在读初三的张明。
02
张明比同龄人更懂事。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照看瘫痪在床的哥哥,然后才开始写作业。有时候李红梅半夜回来,总能看到他在昏暗的台灯下伏案学习的身影。
"小明,这么晚了还不睡啊?"李红梅心疼地问。
"嫂子,我马上就睡。"张明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但坚定的笑容,"我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将来还要上北大。"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张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又用了三年时间,最终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红梅啊,你们家有福气啊!"邻居王婶拉着李红梅的手激动地说,"你把小叔子养这么大,还供他上了北大,你就是咱们村里最了不起的女人!"
李红梅笑着擦了擦眼泪。她知道,这不仅是张明的努力,更是全家人的付出。张玲放弃学业打工的这些年,已经积攒了不少工作经验,现在已经是饭店的领班,工资也涨到了五千多。虽然家里还有不少外债要还,但有了这个好消息,一切困难似乎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玲玲,你弟弟考上北大了,你要不要重新去读书?"李红梅试探着问女儿。
张玲摇摇头,"妈,我现在这样挺好的。等小明以后有出息了,我再继续学习也不迟。"
就这样,在全村人的祝福声中,张明踏上了去北京求学的路。临行前,他跪在张强的床前:"哥,嫂子,姐,你们放心,等我毕业了,一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那一刻,李红梅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她相信,张明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诺言,让这个家庭重新焕发生机。
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承诺的兑现方式,会让她心疼得这样深。
大学四年,张明的表现一如既往的优秀。他不仅专业课成绩拔尖,还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给家里减轻负担。每个假期,他都说要打工赚学费,一次也没回过家。李红梅虽然想念他,却也理解他的心情。
毕业那年,张明给家里打来电话,说考上了公务员。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很兴奋,连瘫痪在床的张强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但是,让李红梅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张明虽然每个月都按时往家里寄钱,却再也没回来过。
03
"工作忙,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去。"每次打电话,张明总是这样说。可是这一等,就是整整三年。
李红梅总觉得张明话里有话。电话里,他的声音常常透着疲惫,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咳嗽。每当李红梅追问,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直到有一天,李红梅在整理张明寄来的信封时,发现了一张北京某医院的收据。
那是一张普通门诊的收据,虽然金额不大,却让李红梅彻夜难眠。她回想起这些年张明寄回来的钱:每个月固定五千元,逢年过节还会额外多寄一些。按理说,在北京的机关单位工作,工资不会太低,可为什么医药费的收据会来自一家普通的小医院?
"妈,你别瞎想了,"张玲安慰道,"可能是小明太忙了,随便找个医院看病而已。"
但母亲的直觉告诉李红梅,事情绝不简单。在和张玲商量后,她决定亲自去北京看看。张明寄钱时用的地址是北京西城区的一处机关大院,李红梅把这个地址牢牢记在心里。
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李红梅终于到了北京。按照地址,她转了好几趟公交车,却发现那里根本不是什么机关大院,而是一片破旧的居民楼。她试着给张明打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
就在李红梅不知所措时,她在附近的一家小面馆里,看到了让她惊呆的一幕——穿着外卖制服的张明正在和老板交接订单。
"小明!"她颤抖着喊出声。
张明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整个人如遭雷击。他慢慢转过身,看到魂牵梦萦的养母就站在那里,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嫂子......"张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