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近期,DeepSeek在汽车行业掀起了风潮。包括长安、吉利、东风、广汽、比亚迪、零跑在内的数家汽车企业纷纷表示,或接入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或将自身AI大模型与DeepSeek深度融合,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多个领域,旨在利用DeepSeek的技术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一时间,接入DeepSeek已出现“人传人”现象。

乍一看,车企们与时俱进的行动力值得赞赏,可如此迅速地跟风入局是否更多的是为了营销,在蹭DeepSeek的热度?DeepSeek对于车企们来说是否真的有用?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在接受《财圈社&道哥说车》编辑采访时表示,DeepSeek在语义识别、信息检索以及深层次文本上具有优势,且训练成本比较低,目前处于开源的阶段,车企直接把它放在接口上进行编程很方便。

据悉,DeepSeek以3%的成本做出了接近ChatGPT o1水平的模型。低成本便可调校出足够好的AI模型,也让技术闭源的OpenAI,和用昂贵算力及CUDA生态拉高壁垒的英伟达神话不攻自破。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表示,基于像DeepSeek或者类似这样的开源开放的产品成本变低了以后,使得整个应用面会急剧扩散,可能呈一个或者几个数量级的增长。

这样看来,具备算法开源+成本降低特点的DeepSeek,是否意味着其上车能够推动“智驾平权”的落地?对此,张翔称,目前,DeepSeek与智驾平权的关系还比较小,短期内还帮不上忙,因为它的一些功能还是面向办公的,真正面向车的智驾功能还没有推出来,不过,作为AI行业的领头羊,DeepSeek未来一定会推动制造产业链的发展的。但是目前来说,车企纷纷宣布与DeepSeek的合作,炒作的成分更大一些。

众所周知,DeepSeek是当下的热点,与其绑定营销确实会吸引到消费者的不少关注,这对于智驾产业链的综合影响是积极的,随着DeepSeek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将为汽车产业带来全新变革。



华泰证券研报提到,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与DeepSeek结合的系统或工具有望上车,2025年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和城市NOA渗透率将会有明显提升。同时,借助DeepSeek等新的AI工具,后发企业或加速追赶,第一梯队企业则因先发优势和人才优势走在创新前列。

而当车企们都接入了DeepSeek,是否等于没有DeepSeek彼此竞争又回到了原点呢?对此,张翔解释称,DeepSeek有很多控制参数,不同车企会对它的参数做不同的设置,这就使得同一指令会生成不同的内容,这是可以定制的,不过,总体上来说仍有严重同质化问题,短期之内无法解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