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逐渐进入推理时代,市场轮动信号显现,中国机器人板块或成新焦点。

当地时间2月12日,高盛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Mark Wilson发表文章,称AI的投资机会正在从基础设施层面转向应用层面,投资视野应突破Mag7和美国科技股的局限,比如中国机器人板块。

Mark Wilson指出,过去一年以来,中国机器人股票组合暴涨39%,而同期美国机器人的股票组合仅累计上涨3%。

以下全文编译内容,华尔街见闻有所删减:

我在本周末发布的报告讨论了后大选时代的新闻过载、市场对头条冲击的韧性(无论是DeepSeek还是关税政策——尽管我们逐渐意识到关税行动不会"一次性结束",而是持续性的政策工具)、远超预期的Q4财报季、上周投资者对俄乌冲突暂停可能性的浓厚兴趣,以及德国即将到来的关键大选前拉加德/冯德莱恩博客的重要性。
但上述内容最终被删减,原因包括:相关议题已被广泛覆盖;下文讨论的主题更具稀缺性;近期美国之行表明欧洲股市的反向投资机会正在减弱;以及本文需保持简洁。
当前AI仍是主导性投资主题,但投资机会正从基础设施转向应用层。正如某观点所述:“基础设施竞赛已结束,应用竞赛正开始”。随着AI应用广泛落地,市场广度有望随之扩大。
近期,仅DeepSeek一个中国话题引发主流关注。但过去30天内,中国创新领域已涌现诸多头条:
  1. 中国卫星超越马斯克星链技术,利用激光通信实现100Gbps数据传输速率创纪录
  2. 字节跳动推出「OmniHuman」技术,可实现照片人物对话及歌唱功能
  3. 中国新型高速列车试验速度突破450公里/小时,刷新世界最快纪录
  4. 中国获批建造全球最大水电站项目,总投资达1,370亿美元
  5. 中国「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运行超1,000秒
  6. TikTok禁令后小红书登顶美国应用商店下载榜
  7. 中国锂矿储量超越澳大利亚跃居全球第二
虽然Meta虽创下标普Top50成分股史上最长连涨纪录(17天),但年初至今,近年主导全球股市的"Mag7 vs其他资产"趋势正面临考验。

自2022年11月股市触底以来,Mag7的相对强度(对比MSCI全球指数)首次显露疲态:标普500等权重指数的相对优势于去年7月见顶。

微软相对强度也于2023年11月触顶。

反观中国市场:过去一年来,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上涨18%(黄线),高盛中国AI受益股组合(白线)上涨23%,中国机器人股票组合(蓝线)暴涨39%(对比美国机器人组合仅3%)。

需明确的是,中国机器人板块的风险回报与Mag7不可直接类比,但随着AI应用在2025年前加速渗透,投资视野应突破Mag7和美国科技股的局限(若有类似"奥弗顿窗"的市场理论框架,请不吝赐教)。
对关注中国的投资者而言,当前时机具备优势:
高盛主经纪商数据显示,多头仓位处于五年区间6%分位,互换交易仍存显著超额收益机会。

中国主题补充看点
  1. 影市新纪录:动画巨制《哪吒2》上映10天即在中国斩获超10亿美元票房。据猫眼数据,这部春节档开画的续作截至周日已累计收入77亿元,不仅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9.36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更创下单市场影史最高纪录!
  2. 金融股分化:尽管在伦敦上市的中资/新兴市场杠杆银行股汇丰与渣打近期表现亮眼,但同样在伦交所上市的保诚保险仍受制于中国收益率下行而处于低位。对于微观逆向投资者,此处蕴藏布局良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