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先后派遣了27个军入朝作战,这些部队在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中陆续投入战斗,他们从两水洞战役打到上甘岭战役,每一场战役都是震人心魄的经典战例,中国志愿军用顽强的战斗精神书写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彭老总对志愿军的实力与战绩了如指掌,1952年10月,毛主席问彭老总哪个军在朝鲜表现最好,彭老总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42军。
众所周知,在朝鲜战场上38军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第二次战役中他们担负关键的穿插重任,为了抢在敌人前面抵达指定地点,他们急行军14小时赶在全机械化的美军前面。之后他们死守阵地打退美军的疯狂进攻,生生把美军截成两断,这场战役38军取得了最终胜利,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38军一战成名,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那么彭老总为何说42军表现最好呢?
42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该纵队在1947年组建,1948年11月改编为42军,与那些老牌部队相比,42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表现平平。反观38军则是东北野战军的老牌劲旅,战争时期曾立下卓著功勋,“四战四平”是38军的“成名作”,因此38军在四野之中一直是头等主力。
再看42军这支年轻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不但表现平平,而且在建国后还面临“解散”的处境。1950年中央军委通过《缩减兵员及整理编制的方案》,42军和51军等部队都在缩编之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等待被裁撤的42军已经把军部改成了农垦司令部,就在42军下属各个师、团准备拿起农具开垦北大荒之时,突然接到奔赴朝鲜战场的命令。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建国后中国解放军已经到了需要缩编的程度,说明当时拥有很多精锐部队,为何要派一支“资质平庸”的42军前往朝鲜战场呢?首先,很多精锐部队都分布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俗话说得好,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部队不能第一时间抵达战场,因此身在东北的42军成为了最好选择。
另外,四野的战斗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有目共睹,哪怕四野最弱的42军,与其他地区的部队相比也可以排在中上游,在装备和综合战斗力上,甚至比二野最强一线军还要好,而42军之所以“表现平平”,只是对“一母同胞”38军这样的王牌部队而言。同时42军多是东北兵,无论适应气候条件,还是保家卫国的决心,都要比其他地区更强,毕竟鸭绿江就在家乡的边境。
42军的战斗力和战斗决心均足以担起朝鲜战场上的重任,而这也是军委看中的地方,因此42军这支年轻的部队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六个军之一。42军在接到命令后,仅用七天时间全部抵达指定地点,比上级指定的10天内完成集结提前了三天,42军在出发前就已经展现出强军风采。
在第一次战役中,42军接到狙击南韩第一军团和美第10军的重任,军长吴瑞林带着部队以每夜近60公里的速度强行军,将士们克服水土不服、身体透支等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与敌军“赛跑”,吴瑞林更是身先士卒,率先抵达战场后在敌军之中杀了一进一出,让敌军瞬间乱了阵脚,之后他利用电话机引爆炸药,炸起的飞石砸死砸伤敌军上百人。
42军在黄草岭和烟台峰多次打退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之后又在黄朝岭打出了成名战,他们在狙击战中重创美军王牌陆军第一师,42军为此获得通电嘉奖,他们从别人印象中的“二等部队”直接打出主力部队风采。由此可以看出,42军虽然是年轻的部队,但他们是成长最快、最具潜力的部队,他们的表现令彭老总感到惊艳,因此他告诉毛主席42军在朝鲜表现最好。
毛主席听后告诉彭老总:“把42军调回来”,彭老总听后感到不解,当时朝鲜战事虽然暂停,但仍存在很多的危险,调走一支精锐部队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战局。毛主席为彭老总解开了疑团:朝鲜战事虽然紧张,但基本已经胜算在握,而蒋介石在台湾已经蠢蠢欲动,华南地区急需一支精锐部队筑牢防线,在朝鲜战场上表现最好的42军是最好的选择。42军没有辜负重托,在那里成就了“岭南雄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