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为什么会发生皖南事变?主要是蒋介石对中共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要打压八路军、新四军;直接导火线是他下令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而中共迟迟没有执行。
为了逼迫八路军和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1940年7月16日,何应钦等人炮制出了一个《中央提示案》,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军以黄河为界:国民党军在黄河以南,中共在黄河以北,江南的新四军北撤。为此,毛主席和党中央认为新四军北撤后,可能受到国民党军和日军的南北夹击,所以提出重庆方面发军饷、发弹药、保证安全的要求兑现后才行动。由于何应钦不答应三个条件,结果爆发皖南事变。
由于皖南事变,国共关系进入七七事变后的低谷。
1942年7月,蒋介石突然约见周恩来,提出要与毛泽东在西安会面,以缓和与中共的紧张关系。
周恩来认为时机不成熟,更担心蒋介石像当年扣押张学良那样扣押毛主席,于是提出毛主席称病,先由他人为代表去见蒋介石。毛主席答应了。
可是,两天后,毛泽东改变了主意,提出他去西安与蒋见面会谈。
毛主席为什么要去西安见蒋?
其实,他主要是想与蒋介石当面谈一件事,即:“在战后或者反攻阶段,我黄河以南部队可以开赴黄河以北”——即“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
两年前,毛主席明确指示周恩来拒绝新四军北移到黄河以北,甚至因此导致皖南事变,怎么现在又主动要接受国民党1940年7月《中央提示案》中提出的划界要求?
其实,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当初毛主席之指示周恩来断然拒绝此案,主要是担心中共军队在北撤途中或撤完之后遭到日军和国军的南北夹击,而现在美日已经在太平洋开战,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的可能性正增加,日本战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初新四军北撤遭到南北夹击的情形不复存在。
时过境迁了,毛主席为什么又要主动提出此事呢?
其实,这是毛主席的一个大谋略。
原来,此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黄河以南,散布各地,与强大的国民党军犬牙交错在一起。抗战胜利后,如果两党干戈再起,弱势的中共军队则必将为其所制,陷入被各个击破的不利局面。所以,两年前让毛泽东怒发冲冠的《中央提示案》,如今倒反而成了他为中共战后发展所设下的一步高棋。
毛泽东自信在抗战胜利“八字还没一撇”时,国民党方面尚无人能破译他的这一战略密码,现在他若亲自出马与蒋介石直接磋商此案,蒋介石很可能会答应。待时局进一步明朗化,他们明白出中共军队北移的用意时,则就为时已晚了。
作为一名可睥睨天下的战略家,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主动约请见面的机会不多,所以,他在稍微犹豫之后,便毅然决定深入虎穴,去与蒋介石见面会谈了。
但是,周恩来还是认为,毛蒋会面“似嫌略早”,不同意毛主席去见蒋介石。后来,中共派出代表追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蒋介石却没有与中共真正和解的诚意,于是毛蒋会面之事也就未成。毛主席将江南的新四军北撤之事也没有实现。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