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很是热闹,很多热播剧扎堆上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年代剧《六姊妹》。
这部剧以安徽淮南为背景,剧中主角时不时吐露出的安徽话让我倍感亲切。
最有说头的还是要提到剧中的角色演员,这是一部重在刻话女性的剧,讲述了生在老一辈改革家庭,封建思想尚存且还丰厚时期,一个家里接连生出6个女儿,家里唯一的男性父亲去世后,一屋子女人相互扶持把日子越过越好的故事。
六姊妹选角年龄跨度非常大,作为大姐的梅婷现实生活中年近50,
少年时期的大姐,时常因为性别女而自卑和挫败,小小年纪想帮父亲分担生不出儿子的压力,梦想成为男孩。
早早剪去了长发,连性格也变得敢作敢当。
沈月塑造本就长相活泼,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完美诠释了少年时期“大姐”的横冲直撞和女生男相。
说实话沈月出场的上半场给这部剧添了不少粉。
到了谈婚论嫁时,梅婷开始接棒。
青年时期就出场的她,起初并没有多大问题,靠着化妆师和滤镜,乍一看梅婷还是宝刀未老,演20岁一点也突兀。
和“父母爱情”中的安杰一样美。
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越看越发现问题,恰逢过年,对比家里的大人,品出了问题所在,梅婷的“爹味”有点用力过猛了。
作为家里的老大,大姐佳丽首当其冲帮助母亲和奶奶代替了“父亲”一家之主的角色。
权威和责任同在,一家人很尊敬也很依赖“家丽”,5个妹妹一有事,大姐付出的最多,但不见得喜闻乐见。
照理说,梅婷这部剧的戏份很重,算得上是一番。
不讨喜的原因是因为,梅婷作为“家长”,演出了毫无共情力的“讨厌”家长。
比如,现在剧情过半,一家人的主要生活围绕着6姐妹家人生孩子这事,每次妹妹们找的男人不咋地时,大姐就出现阻拦,明明关心妹妹,但总是上来就是一番说教。
同样是作为家长,“奚美娟”饰演的奶奶就缓和许多。
家之所以温馨,让人留恋,一定是有一位开明温暖的家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老四因为暗恋对象喜欢上别人,大为受挫,想搬出去住躲清静。
同样是担心,妈妈和大姐说的总是“恐吓指责式”关心:你搬到哪里去,家里不够你住,遇到坏人怎么办?
奶奶则是“守候支持”型: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你搬过去第一时间把地址电话告诉家里,任何时候想回来就回来,我们都等着你
哪种方式更讨喜,一目了然。
再就是,梅婷的角色在提升,但是她的演技还没到演家长的年纪。
看到现在给我的感觉是,佳丽还是在演“安杰”,她是在演青年时期的角色,但要硬凹自己是个家长,拽着观众相信她的权威感。
可惜角色切换不成功。
有一集,母亲失业在家做起了小生意,此时父亲去世多年,家丽人到中年,有人要给母亲介绍对象。
家丽对忙到很晚,一身疲惫的母亲说起这件事时,全然没有女儿的分寸,像极了如今催婚的父母,外加上父权下无视家庭中母亲付出的男性长辈。
她明明担心母亲退休的年纪创业身体吃不消,非得指责母亲光顾着赚钱,伺候不好奶奶一日三餐。
两人的对手戏,妈妈看起来更像是犯了错等着挨罚的女儿。
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劲,很难让人不反感。
要说人物塑造编剧和演员都有责任,梅婷这方面好像差点运气,之前《父母爱情》多好的本子输给了孙俪的《辣妈正传》。
如今《六姊妹》相比前段时间的《小巷人家》,估计又是陪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