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天军苏-30SM战机在远距离空战中击落乌克兰空军苏-27S战斗机,此次空战发生在双方战机相距130公里的超视距空战范围内,俄军战机凭借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系统完成精准打击。乌克兰方面证实,第831战术航空旅一名24岁的飞行员阵亡。

本次空战中,俄军苏-30SM战斗机装备N011M型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代表俄罗斯当前先进的空战技术水平,对战斗机目标的最大截获距离可达180公里以上。这种雷达系统能够在远距离上准确获取目标信息,并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

乌军苏-27S战机使用的N001型火控雷达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产品,截获距离仅为100公里左右,在现代空战环境中已显示出技术劣势。

俄罗斯空天军拥有一套完整的空中作战体系,包括分布在不同高度的空中预警机、地面远程雷达站、综合防空系统以及先进的战场数据链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协同作战,使得俄军飞行员掌握战场态势,并在最有利的时机发起攻击。

俄军还配备R-37M等多种新型远程空对空导弹,这些导弹具有超远射程和高命中精度,提升俄军在超视距空战中的作战能力。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空军遭受打击。军事基础设施方面,机场、地勤维修设施、油料储存设施等遭到破坏。

乌克兰空军原有的苏-27、米格-29等主力战机数量减少。这些苏联时期的战机面临性能落后的问题,零部件供应困难,导致许多战机无法保持正常的维护周期。目前乌克兰空军能够保持战备状态的战斗机数量已降至冲突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持续的空战中,乌克兰空军损失大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飞行员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从开始培训到能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通常需要3-5年。战时条件下,乌克兰空军难以保证飞行员培训的正常进行,这就造成人才断层。

缺乏现代化的空中预警系统,这使得乌军战机在执行任务时难以及时发现威胁。防空体系存在漏洞,地面防空部队与空军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有限。远程打击能力不足,现有的空对空导弹性能落后,在与俄军的超视距空战中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些因素导致乌克兰空军只能采取保守的作战策略,主要执行一些近距离支援和防御性任务。

2月6日,法国宣布首批3架幻影2000-5F战机已经交付乌克兰。这种第四代战斗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都经过现代化改进,性能远超乌克兰现有的战机。荷兰也履行此前的承诺,向乌克兰交付部分F-16战斗机。这些西方战机的到来,为乌克兰空军注入强心剂。

乌克兰方面透露,双方已就战机援助达成初步协议。瑞典的鹰狮战斗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使用成本而闻名,如果这一援助计划能够实现,将有助于提升乌克兰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仅靠这些援助难以改变俄乌双方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

现实问题是,即使获得先进战机,乌克兰空军仍面临转型适应的挑战。西方战机与苏系战机在操作理念和战术运用上存在差异,乌克兰飞行员需要投入时间进行转训。这些新型战机的维护保养也需要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体系,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建立起来的。西方战机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乌克兰空军的实战能力,仍存在不确定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