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专栏课程安排,我们交流一篇对照检视,文稿从标题到内容都非常有新意,阐述深刻规范详实,提炼4方面12条问题,4方面原因,4方面举措,引用了40处重点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未能形成“深耕细研”之势。理论学研不能停留在“走程序”“做规定动作”,更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当前,理论中心组大多依照上级部署进行,时间紧凑、形式单一,以传达文件、聆听报告为主,未能搭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框架。部分班子成员对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理解停留在“字面”和“概念”层面,缺乏深度研读与系统思考。例如,在学研什么相关文件时,仅满足于一般性了解,未能深挖其政策逻辑、战略意图及实践导向,导致在具体落实时缺乏精准把握,执行偏差,未能形成推动教育改革的“最大合力”。
二是政策执行“松而不紧”,跟踪问效“流于形式”。政策执行不能停留在“发文”“讲解”,更要落实到“行动”“成效”上。部分班子成员在推动某某事业发展过程中,仍存“求稳避险”心态,工作思路拘泥于按部就班,未能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对于一些未列入核心职能的事项,重视程度不足,仅停留在文件转达、会议部署上,缺乏深度跟进。例如,在什么建设推进过程中,虽然前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但由于缺乏持续性的督导与推进,一些某某在设备使用上存在闲置、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信息化改革的“蓝图”未能真正转化为“实景”,影响了改革成效。
三是制度执行“软约束”,纪律意识“有待拧紧”。制度执行不能流于“惯性”“随意”,更要做到“刚性约束”“步步紧扣”。部分班子成员对某某集中制理解不够透彻,在集体决策时,全局观念不强,对于非直接分管的工作,发言参与度较低,多数情况下仅作“附和性”表态,未能充分发挥集思广益作用。同时,保密工作仍存漏洞,个别人员仍习惯于通过非正式渠道收发文件,违背了保密管理的刚性要求。此外,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格,面对紧急任务,未能及时履行规范的请示程序,甚至在个人重大事项变更时,也未做到“应报尽报”,削弱了组织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二)方面
一是某性修养“根基不牢”,某某领导力“欠火候”。某性修养不能止步于“学理论”“读文件”,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部分班子成员对某某理论体系和光辉历史的学研流于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未能将创新理论真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利器”和“行动指南”。面对什么改革中的复杂挑战,因理论功底不足、某性锤炼不够,缺乏从某某高度审视问题的敏锐性,导致决策视野局限,问题分析停留在业务层面。例如,在处理涉及某某利益的敏感问题时,未能充分运用群众路线和宗旨意识制定方案,导致问题整改“浮在表面”,难以赢得某某信任与支持,政策落地“打了折扣”。
二是工作作风“虚浮有余”,细节管理“欠精打细磨”。某某建设不能只盯“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