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份报纸都是历史的注脚。1980年创刊于春城昆明的《春城晚报》,已经和云岭大地共同走过了45个春秋。走进云南省图书馆,翻开那些泛黄的老报纸,尘封在字里行间的过去,记录下的是云岭大地发展的日新月异,是城市变迁的沧海桑田,也是普通人生活的蒸蒸日上……
岁月流转,陪伴了几代读者成长的《春城晚报》,也从“纸上”发展到了“线上”,再到如今的“掌上”,在“春城晚报”和“开屏新闻”双品牌的驱动之下,成为了云南媒体类型最齐全的媒体之一。
历史的光辉照亮了现在,时代的脉搏引领着我们继续创造未来。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屏时光机”回到过去,用那些定格在旧报纸上的瞬间和正在发生的当下一起,共同勾勒出时代的脉动与社会的变化,在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之间穿梭,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对话。
1985年2月12日,《春城晚报》曾刊文报道《春城水源紧张,亟待节约用水,昆明市自来水公司希望市民采取措施节流》。时隔40年,昆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如何?按往年情况,开春后一些地方陆续进入干旱天气,给供水保障带来压力。今年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干旱天气,昆明自来水公司在供水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应对准备?
近日,昆明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水集团)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复:根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长江流域降雨量仍总体偏少,2025年总体属于枯水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供水量持续加大,结合今年城市供水情况,预计2025年城市原水蓄水量约5亿立方米。在水源水库蓄水不足、来水大幅偏少的情况下,原水供应压力持续存在。昆水集团将根据“供蓄并重、优化调度”的原则,从城市供水水源挖潜、散小水源使用、大用户节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应急供水等方面多渠道采取措施,确保城市供水稳定。
▲图源:昆水集团
根据1985年资料显示:昆明市使用自来水的居民户约有20万户,安装分户水表9万多只。如今,昆明市自来水用户数已达到238万户。1985年,昆明的自来水水源主要为松华坝水库,供水缺口较大。如今,在“七库一站”的基础上,有无其他新增水源进行保障?按照昆水集团的答复,为应对近年来城市面临的严峻旱情,昆水集团实施了一批应急保障工程,包括:上对龙和瀑布公园等一系列抽提水、输配水工程,实现三大水库(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清水海水库)与牛栏江水源联合调度,弥补城市供水缺口,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增蓄和保障城市供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瀑布公园连通应急工程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城市应急水源功能和滇中引水通水前主城应对干旱情况的供水保障能力。
此外,在“七库一站”的基础上,主要依靠牛栏江原水补充城市供水缺口。昆水集团自2014年开始以牛栏江原水作为补充,10年来,年使用量由0.38亿立方米增加至2.6亿立方米,占城市原水使用总量的比重也从10.2%增长至52%,牛栏江已从应急水源转变为城市必备水源。
在城市供水主要水库水源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昆水集团多措并举,2025年汛期前持续最大化使用牛栏江德泽水库原水,克服水质较差的问题,全力使用各分散水源补充城市供水,算清水账,拟定各阶段原水调度计划,充分合理使用城市供水水源,以保障供水稳定。
今年1月,昆明龟龙湖公园附近发生自来水主管道爆裂,引发自来水大量泄漏。这背后透露出老旧自来水管网的维护问题。昆明城区地下存在大量老旧供水管网,据不完全统计,城区现存老旧供水管网长度800多公里(DN100以上)。近年来,昆水集团持续加大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制定每年不低于30公里的改造目标,同时对新建管网使用球墨铸铁管、钢管、PSP管等优质管材,不断淘汰镀锌管、灰口铸铁管、水泥管、玻璃钢夹砂管等落后管材。但受制于城市道路开挖困难等原因,位于城市道路上的主干管网改造受限。
策划 王云
统筹 孙琴霞
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