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当晚,老编我个人没有任何的工作任务,可以在家看元宵晚会了。因为没有工作任务,所以,这些家元宵晚会,我要凭借自己的喜好,看一个。当晚,有多台元宵晚会,我怎么选呢?我的选择是,看湖南卫视的。这属于全凭内心,做出的选择。
我个人,也较为奇怪,为什么会这么选。老编我这人,又喜欢刨根问底,硬要找一些原因出来。所以,我也是带着这个疑问,看得湖南卫视元宵晚会的直播,看着,看着,我好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一个浅层次的原因,我好像想要看那个魔术的续集,看那个分成两截的女同志,到底是怎么变回去的。湖南台的元宵晚会也实在,没藏着掖着,不仅一开局,就把这个魔术揭秘了,而且,主持人们也大大方方地说,小年夜晚会的时候,形成了一个热搜第一,女观众被分家了,没拼接回去。
这种大大方方说,不多见。毕竟,去年的那个热搜,真不是啥好话。可被湖南卫视直播的元宵晚会大大方方说出来了之后,大家也就觉得没啥了,人家正主儿自己都不当回事儿了,就真的不是啥事儿,就是一个魔术续集。这种大大方方的态度,似乎颇有一点“湖南精神”在里边。
湖南是个啥精神呢?湖南卫视可没少搞纪录片,尤其是七点半到八点之间播的那些纪录片,有湖南文化类的,有湖南美食类的,也有湖南当下经济类的等等。这些纪录片,都是从一个点上说湖南是个啥精神。这些,都是纪录片样式的严肃论证,是科学的。有时候,要把一个事儿说清楚,不仅要说科学的,经过论证的内容,还可以说个人的,直观感受的。
等到这台晚会,我看到俩湖南的相声演员上台表演的时候,突然觉得,我对湖南是个啥精神,为什么期待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似乎明白了。这两位湖南的相声演员,表演的内容,要是用普通话演,可能真没啥笑点。但是,换成了湖南方言,或者说,湖南方言味道的普通话,这个笑点就蛮密集的。
相声这门曲艺,以前被认为,属于北方的曲艺形式,它都过不了秦岭淮河,也有说不过江的。湖南卫视元宵节晚会上,那两位湖南的相声演员,用湖南方言加普通话的表演,硬让相声这门艺术过江了。这个相声表演完毕之后,两位演员与何炅等主持人互动,何炅老师说了几句很值得认真听听的话。他讲,湖南的方言,上扬,听着就喜庆,热闹,像唱歌一样。这几句话,不仔细听,可能觉得就是几句串场的台词。但是,仔细听,会感觉,里边藏着学术论文呢。
湖南方言语调,与湖南民众精神之间,到底藏着哪些联系?方言特征与地域性格,在社会学领域当中,是有专门的研究的。这是一门大学问。当然,这门学问,放在当下,好像也有点显学的意思。这门学问,可以大胆假设,但只能小心求证,而且,求证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说,湖南方言因为上扬音比较多,所以,听着就热闹,就喜庆,就跟唱歌一样。这样的方言特征,就对应到了湖南地域性格上。这个地域上的人们,本身就热情,喜欢热闹的场面,喜欢制造喜庆的氛围,继而,能够在很多娱乐领域做出非常不错的成绩出来。但是,方言音调的上扬,和这些喜庆热闹是如何具体对应的,又是显学了。这东西,似乎又没法科学论证。
但是,从观众的角度讲,或者从我个人的角度上讲,元宵节这个节点上,我需要什么呢?我需要热闹,需要喜庆,似乎,我不太需要过分的严肃,这个需求,就促使我打开电视机,用遥控器把湖南台的元宵晚会调出来。何炅等主持人,包括湖南的很多有方言口音的演员,登台表演的时候,这些方言的上扬曲调,就带给我一种喜庆和热闹感了。这些上扬音,是普通话不太容易实现的。
而湖南方言的上扬音,又似乎呈现出湖南人的上扬性格,坚定而又乐观,总是可以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并且解决问题,取得成绩。就好比湖南台元宵晚会上,一上来,就用新魔术回应去年小年夜晚会上的热搜。没回避啥,直来直去,乐观向上的样子。湖南方言当中这种乐观上扬的状态,通过湖南台,向全国传递出来,肯定是有价值的。当然,还是那句话,我说的这些,缺乏科学的论证,严肃而学术的论文,肯定不会这么讲。这是我的个人感受,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批评,我接受。(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