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8月6日乌克兰对库尔斯克地区发起军事行动以来,俄军通过持续的反击作战,已成功收复该地区63.2%的失地,约合801平方公里的领土。乌军此前占领1268平方公里土地。
库尔斯克地区位于俄罗斯西部重要战略要地,与乌克兰接壤,是俄军重要的军事部署区域。赫尔松等其他战区的收复进程,库尔斯克地区的战事进展较为迅速。在赫尔松地区的收复行动中,俄军采取更为谨慎的战术部署,收复速度相对缓慢但稳步推进。
库尔斯克地区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装甲部队机动作战,同时也是连接俄乌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地区的累计伤亡人数已超过56770人。该地区战事的激烈,双方在人员损耗方面付出重大代价,
俄方根据超额死亡率的统计方法推算,乌军阵亡人数接近15万,整体伤亡约67万人次。乌方公布的伤亡统计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阶段的伤亡数据变化趋势,观察到战争强度的阶段性特征。重要战役期间,双方伤亡数据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与战场态势的变化直接相关。
对乌克兰而言,面对俄军的持续进攻,其兵力损耗的补充难度逐渐加大。持续的人员损失影响即时战斗力,还会对长期战略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2024年初,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现代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最新型号的苏-35S战斗机完成交付,装备"产品-30"发动机的苏-57战斗机也进行全面升级改进。俄军空中作战能力得到提升。
升级后的苏-57战斗机搭载的"产品-30"发动机将推力提升至17吨,较原有动力系统提升约15%。新型航电系统的整合使苏-35S的作战半径延伸至1600公里,雷达探测距离提升至400公里。俄军在空中优势争夺中的实力增强。装备升级后的战机在俄乌冲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远程打击和空中支援任务中表现突出。
俄罗斯保持着相当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能够持续更新和改进重要军事装备。持续的装备升级提升即期作战能力,还为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提供更多战术选择。
乌军其他兵种向前线地面部队调拨约20%的兵力,相当于5万人。乌军非一线作战部队保持在25万人规模,一线部队约41万人,总体军事力量维持在70万人左右。
乌克兰军事指挥系统也发生重要变动。"南方"作战司令部司令离任原职,转任协调外国军事援助事务的重要职位。其指挥能力得到广泛认可。乌克兰方面对外部军事援助协调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增加前线地面部队的兵力投入,乌克兰可能在准备新的军事行动。指挥官的调任则可能影响到军事指挥的连续性和作战效率。
乌克兰已获承诺的国际援助总额达1770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不足一半。乌方正在追查约1010亿美元援助资金的去向,同时要求国际社会追加200亿美元的援助。国际援助执行过程复杂。
已到位的援助资金主要用于军事装备采购、军人薪资支付以及维持基本经济运转。大量援助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和去向仍存在争议。资金争议影响到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持续能力,也对其经济恢复和民生改善产生深远影响。
军事冲突中,俄罗斯已实际控制乌克兰约70%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顿涅茨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卢甘斯克等地区,总价值估计达15万亿美元。这些地区富含煤炭、铁矿石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双方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矿产资源的控制权变化已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在能源和金属矿产领域,供应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球市场价格走势。这种资源控制权的转移也影响到双方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到整体战争态势的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