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季,如果说以立春为界的话,整体是偏暖的,不过立春之后,本该是天气升温的时候,却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天气,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直接把人给整迷糊了,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这多变的天气,确实会让人有些意外,不过这些,在古代的农谚当中,倒是多有提到,而且很多都应验了,比如说,冬天不冷的话,二三月就会寒冷,如今看来的确如此。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想要知道后续的天气,就只能通过预兆,或者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出来,而正月十六,这个日子就特别的特殊,会经常用来预兆天气的变化,老话也有“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正月十六”,正月十六啥日子?今年是冷春吗?



正月十六是啥日子?

今年的正月十六还是比较特殊的,如果看了日历的话就会发现,正月十六刚好是七九,所谓的七九,说的就是数九的第七个九天,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民谚也有“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七九到了之后,天气温度就会明显的上升,尤其是南方地区,这个时候就要为春耕做好准备了,因此七九在民间人们看来,也是一个气温上升的节点,这天的天气多半会以晴天为主。

什么是倒春寒?

简单的来讲,就是在春季,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因而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就被称之为倒春寒。



判断倒春寒的指标是什么?根据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因此,出现后春特别冷,那么大概率就会出现倒春寒的一个情况。

正月十六如何看今年是不是倒春寒?农谚咋说?

谚语一:正月十六不见月,二月十五难见天

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是,正月十六的时候,如果不是晴天,也就是看不见月亮的话,那么二月十五的时候,都很难有好的天气,也就是说阴雨天气会特别的长,根据倒春寒的一个指标,前春暖,后春冷,而且还伴随着阴雨天气,那么大概率就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而且从时间上来看,这个时候气温回升比较快,天气温暖,如果遇到持续的下雨,再加上强冷空气的影响,就容易突然出现寒潮天气,使得气温骤降,从而带来倒春寒。

谚语二:正月十六月儿圆,夏收作物堆满仓

意思就是正月十六的时候月亮比较的圆,也就是出现了明显的晴天,那么这样一来,春播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夏收的作物,也能有好的丰收,这就代表着风调雨顺,那么自然也容易带来五谷丰登。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告诉我们,作物不会受到气候的一个影响,那么倒春寒出现的概率就会非常的低。

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得出来的,它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我们作为了解就可以了,真正具体天气情况,我们还是要根据天气预报来才行,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种植播种,毕竟气候在不断的改变,很多的农谚,也出现了改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