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位朋友聊起一个话题:都说中考50%的淘汰率,那么究竟孩子在班级里要排到多少名,才有希望考上高中呢?
这其实得分学校和班级。
在重点学校里面,就算排名靠后,都很有希望上高中。如果还是在重点班级里,那要考虑的就不是上高中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上重高的问题。
相反的,在普通学校,确实就得看排名。重点班的同学一般都有分到指标到校名额;而普通班,进不了班级前十,几乎与高中几缘!
记得去年,有一个家长找我聊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位家长的孩子所在学校号称升学率40%,而她孩子在所在班级里排名前二十,按照这个比率,考高中那是妥妥的事情。
然而,等到中考放榜那天,这位家长才明白他们学校年年贴着“40%升学率”的那些红彤彤的喜报横幅的背后,藏着的却是一把把“隐形的刀”。
不出意外,她儿子落榜了!
“妈妈,我真的尽力了”,这是她儿子中考放榜那天晚上睡觉前带着哭腔跟她说的话。
估计这个画面换谁都会感到难受,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
为什么面对40%的升学率,班级前二十名都会落榜?
事实上,40%的升学率是假象,真实的升学率早被“美化”得面目全非。
比如一所初中,初三年级10个班共500人,号称40%的高中升学率。但实际升学人数一定不到200人,因为要让数据好看一点,那些放弃中考,早早和对口职高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的孩子根本不会出现在中考名单里。
以每个班5个名额来计算,就是50个人,原本200人的升学名额,瞬间缩水到180人。
而这180个名额也不是平均分配的!
假如这10个班里面,有3个是学校用来冲重点高中的尖子班,7个普通班。按尖子班升学率翻倍原则,也就是80%来算,尖子班就占了120个名额。
剩下7个普通班三百多人要去抢余下的60个名额,算下来,普通班每个班不到9人能上高中。
那你说,普通班的前20名,有没有希望拿到高中名额?第十名都不太可能,别说你20名了。
这就好比你们办公室10个人,平均年薪是150万,听上去还不错。可是,这150万里面,主任和副主任两个人加起来就有小100万收入,剩下八个同事每人只有6万出头,而这个数字才是工薪家庭的真实收入水平。
这件事也告诉了我们,有些孩子从分班那天起,就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线上。而普通班,没有前十名很难拿到高中入场券。
而且,我这还是比较乐观的说法。在不少教育资源缺乏的地方,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甚至连一个能上高中的都没有。也就是说,学校一般,班级一般,即使进了前十,也没什么保障,只能说有希望!
至于希望大不大?看运气。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纯属瞎扯,现在都有指标到校,不存在一个班连一个能上高中的都没有吧?
关于指标到校这个问题,我之前有专门讨论过,大家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你就知道我有没有胡扯。
面对中考50%的淘汰率,中等生有希望考上高中吗?过来人告诉你,中等生的出路就一条
所以,家长要看透“数据游戏”,别被升学率迷惑,直接问清三个数字:年级总人数、重点班数量、去年普通班实际升学人数。
如果你家孩子在普通班,那么普通班实际升学人数才具有参考意义,看整体的升学率一点用也没有。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慨,几组冷冰冰的数据摆在那里,就能决定大多数孩子的命运,虽然不甘,但又无可奈何。对于普通学校普通班排名前十之外的孩子来说,有什么办法可以“逆天改命”吗?
几个建议:
1、付出比常人10倍、100倍的努力,只有经历一段连自己回忆起来都会感动到流泪的岁月,你才值得拥有更好的将来。
2、永远准备Plan B。
就学习这件事,坦白来说,努力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但是努力并没有错,努力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只不过,你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做好打算,准备一套“Plan B”,如果最终差几名,没考上高中,是选择职校高考班,还是拼私立高中?
这个问题要提前想清楚。
写在最后的话:
中考并非终点,孩子的一生还长着,他的将来应该有无数种可能;就算考不上高中,未来还长着,正如上面讲到,将努力变成一种习惯,待到十年、二十年后,未必不能在另一条赛道上,遇到最好的自己。
要相信,即使生在岩石缝隙里的种子,也能迎着风长成自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