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近三年之际,俄罗斯军方于2024年10月28日在巴赫穆特战区采取一项极具震撼性的军事行动,俄罗斯空天军首次在实战中动用图-160战略轰炸机,投放一枚重达1.5吨的新型航空热压武器,这一行动打破此前战场上的某些默契,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图-160战略轰炸机此前主要承担远程威慑任务,极少参与战术打击行动,这次将其投入实战,显示俄军指挥部正在寻求突破性战果,该型轰炸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可在1.5万米以上高空执行任务,乌克兰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有效拦截,该机还配备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能够有效干扰敌方雷达系统,为精确投放大型航空弹药提供保障。
温压武器采用特殊的燃料-空气爆炸原理,在爆炸过程中会产生持续时间长达数秒的超高温环境,温度可达2700℃甚至更高,在如此极端的温度下,即便是经过特殊加固的军事设施也难以幸免,这种温度足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短时间内失去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整体坍塌。
除高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在300米半径范围内形成毁灭性打击,这种冲击波不仅能够摧毁地面设施,还会导致地层发生位移,对地下工事造成严重破坏,爆炸后形成的真空区域会产生强大的负压效应,这种效应的破坏半径较同等当量常规炸弹扩大近一倍,负压效应还会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强烈的电磁干扰,使得军事通信设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工作。
地面侦察显示,爆炸中心方圆数公里内的军事通信几乎全部中断,指挥系统陷入瘫痪状态,高温效应导致地表植被完全碳化,形成直径超过600米的焦土地带,这种武器的使用还可能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长期影响,被高温破坏的土壤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恢复生态功能。
此次打击给乌军造成巨大损失,约7000名乌军士兵在此次行动中伤亡,这一数字远超过近期任何单次军事行动,乌军在东部TD-25防线的损失尤为惨重,该防线原本是乌军重点布防区域,配备大量现代化军事装备,温压武器的威力使得这些防御设施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能力,仅在TD-25防线就有47辆各型战车和12门自行火炮被摧毁或遗弃,大量弹药物资也因高温破坏而无法使用。
与此同时,乌军被迫放弃约780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地带,这些地区包括多个重要军事据点和补给线,乌军在北部SM-42防线和东南部KV-78防线的多层防御工事也遭到严重破坏,这直接影响乌军的整体防御体系,这些防线的失守可能导致乌军在更大范围内被迫调整防御部署,从而给俄军创造更多战术机会。
俄军抓住战机,在72小时内完成对东部关键制高点M-203至M-207的控制,这些制高点地势优越,可以俯瞰周边大片区域,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为巩固战果,俄军投入200多辆主战坦克和300余辆装甲车,并配备相应的机械化步兵部队,这些部队采用包围态势,进一步压缩乌军的战术空间,俄军此举不仅巩固已有战果,还为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联合国安理会在事发48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与会各方就相关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展开激烈讨论,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代表强调限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必要性,并要求俄方提供详细的行动报告,一些国家代表还提出,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武器使用监督机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北约组织在布鲁塞尔总部发表声明,严厉谴责使用具有如此巨大杀伤力的武器,多个北约成员国随即宣布将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援力度,特别是在防空系统和预警设备方面,一些西方国家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的防空系统,以应对类似威胁。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显示,自10月28日起,已有超过2万名平民被迫撤离战区周边地带,这些难民中包括大量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的安置问题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国际救援组织在72小时内紧急调配458吨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面对持续恶化的人道主义局势,这些援助似乎杯水车薪。
除直接的烧伤和冲击波损伤,负压效应还会导致内脏损伤,这种伤害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高温和强烈冲击波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创伤,需要长期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当地医疗机构表示,他们急需专业的创伤治疗设备和人员支援。
这种武器的使用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引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对抗,西方国家可能会因此调整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政策,包括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和战术训练,这种局势升级可能反而促使各方重新考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随着寒冬临近,人道主义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国际援助组织正在加紧筹备冬季救援物资,包括保暖设备、医疗用品和食品等,战区的不稳定状况给救援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人道主义组织呼吁交战双方设立人道主义通道,确保援助物资能够及时送达需要帮助的人群。
这场冲突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温压武器的使用无疑会对战场态势产生深远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冲击,各方都需要认真权衡军事行动的后果,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将是各方面临的重大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