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吴春兰没读过多少书,但人长得精神,也吃苦耐劳。家里头条件不好,她寻思着,与其在家乡守着几亩薄田,不如出去闯一闯。听老乡说,福建那边厂子多,工资高,吴春兰动了心。
火车一路向南,吴春兰的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她幻想着能在福建挣到钱,给家里盖个新房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到了中途一个站点,上来几个男人,看样子像是跑长途的。他们跟吴春兰搭话,问她去哪儿,做什么。吴春兰也没多想,就跟他们聊起来。这几个人说他们也是去福建打工的,还说认识一个老板,可以介绍吴春兰去他厂里上班,工资特别高。吴春兰一听,连连道谢。
快到福建的时候,这几个人说他们要提前下车,还热情地邀请吴春兰跟他们一起走,说可以直接带她去厂里。
下了车,他们七拐八拐,把吴春兰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吴春兰这才觉得不对劲,可已经来不及了。那几个人凶相毕露,把她强行带上一辆面包车。
就这样,吴春兰被卖到莆田一户人家。这家人姓林,家里有个儿子,一直没娶到媳妇。他们花了钱,把吴春兰买来,就是为了给儿子当老婆。
吴春兰刚到林家,就被关了起来。她不甘心,几次三番想逃跑,可每次都被抓回来,少不一顿打骂。林家人看她看得紧,她根本没有机会逃脱。
时间一天天过去,吴春兰的心里越来越绝望。后来,她怀孕生下一个女儿。有了孩子,林家人对她稍微放松了些,但还是不让她出门。
直到一天,林家人带着她和女儿去赶集。趁着林家人不注意,吴春兰跑到车站,买了回重庆的车票。在车上,她的心跳得厉害,生怕林家人追上来。
回到重庆老家,吴春兰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一家人抱头痛哭。可是在老家待了三个月,吴春兰的心里始终放不下女儿。最后,她还是决定回莆田,她不能没有女儿。
八年后的一天,吴春兰正在家里做饭,婆婆从外面回来。跟在她身后的,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
婆婆把男孩拉到吴春兰面前,说:“春兰啊,这是阿洋,以后就是咱们家的人了。”
吴春兰问:“妈,这孩子是哪儿来的?”
婆婆支支吾吾地说:“哎呀,这孩子家里困难,养不起,就送给咱们了。你以后好好带他,就当是多个儿子。”
吴春兰看着男孩,心里起了疑。这年头,谁家再困难,也不会把自己亲生的孩子送人啊?这孩子,该不会是被拐来的吧?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吴春兰想问清楚,可婆婆却不耐烦了,说:“你一个妇道人家,问那么多干嘛?好好带孩子就行了!”
吴春兰不敢再多问,但她想去报案,可又怕林家人知道了会打她。更何况,丈夫林某对她看管得很严,她根本没有机会出门。
吴春兰偷偷地问过阿洋,问他记不记得自己家在哪儿,记不记得爸爸妈妈。阿洋摇摇头,说不记得了。吴春兰的心里更难受了。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帮阿洋找到他的家人。她偷偷地存钱,打算等攒够钱,就带着阿洋去报案。
可是,她的计划很快就被丈夫林某发现。林某知道她的想法后,大发雷霆,把她狠狠地打一顿。林某还威胁她说,如果她敢报案,就把她和女儿一起赶出家门。
阿洋在林家一天天长大,改名叫吴建伟。
吴春兰的丈夫林某脾气特别暴躁,动不动就打人。吴建伟就成了他发泄怒火的对象。
林某打吴建伟,从来不需要什么理由。有时候是嫌他吃饭慢了,有时候是嫌他干活不利索,只要林某一不顺心,吴建伟就要遭殃。
一天,吴建伟放学回家,路上跟几个小伙伴玩起弹珠。他玩得入迷,忘了时间,回家晚了。林某一看他没回来做饭,怒火中烧。等到吴建伟一进门,林某劈头盖脸地打了他一顿。
吴建伟被打得鼻青脸肿,他哭着求饶,可林某根本不听。他看到吴建伟手里还攥着几颗弹珠,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一把抢过弹珠,强行塞进吴建伟的嘴里。
吴建伟的嘴巴被弹珠撑得生疼,他想吐出来,可林某却死死地捂住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