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ntelligence 在中国的落地方案终于逐渐明朗。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已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 iPhone、iPad 和 Mac 用户的 AI 功能。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已经向中国网信办提交了联合开发的 AI 功能审批申请。

盘前,苹果股价上涨近 1%。


图丨相关报道(来源:Reuters)

这一合作的落实,正值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之际。2025 年第一季度,iPhone 销售额在中国下降了 11.1%,收入降至 185.1 亿美元。这是自 2024 年第一季度下降近 13%以来,该关键地区最大的降幅。苹果 CEO 库克将部分原因归咎于 Apple Intelligence 在中国的缺失。虽然苹果已经宣布将在今年 4 月通过 iOS 18.4 版本支持中文 AI 功能,但在中国市场全面部署 AI 服务的消息迟迟未尘埃落定。

尽管目前,AI 功能目前更像是智能手机的一种补充性能力,而非决定性的购买因素。但它正在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重塑用户体验。用户可能并不会因为某个单一的 AI 功能而更换手机,但当这些功能逐渐成为日常使用习惯的一部分时,缺少这些功能的设备就会显得相形见绌。

而且随着 AI Agent 的爆发,AI 手机的能力也正在快速发展。当 AI 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功能点,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智能助手,AI 手机或许就将是智能手机的下一次交互革命。因此,对于苹果来说,在中国市场推出 AI 功能已经相当紧迫。

在最终选定阿里巴巴之前,苹果的筛选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 2023 年,苹果就开始在中国寻找合适的 AI 合作伙伴。公司分别测试了百度、字节跳动、腾讯以及 DeepSeek 等多家中国企业的 AI 模型。其中,百度一度被选为主要合作伙伴,但由于其模型开发进展未能满足苹果的技术标准,这一合作最终搁浅。

而备受瞩目的 AI 新秀 DeepSeek,尽管最近凭借其 V3 和 R1 模型在全球 AI 领域引发轰动,但也未能最终入选。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对 DeepSeek 团队的评估显示,该团队在支持苹果这样体量的大客户方面,可能在人力储备和服务经验上还存在短板。

“苹果需要的是强大的综合企业实力,”行业观察家吴彦君向 DeepTech 表示,“这既涉及签约长期可靠的服务给用户,也涉及评估中长期内的领先性,还关系到是否有能力专设团队满足苹果的长期、高标准、定制化的要求。在国内,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凤毛麟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苹果的合作很可能并非排他性的。“苹果应该也一直在考虑平行方案,就是提供多模型方案让用户自选使用。”吴彦君表示,“所以也不能把这次的消息当做最终方案。其他模型供应商依然会有机会。AI 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才是真正可以预期的特征。”



为什么是阿里?

阿里云旗下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的良好表现或许是苹果这一选择的原因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 AI 开源模型族群,Qwen 系列在国际 AI 社区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口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刘子纬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在 DeepSeek-V3 问世之前,Qwen 一直都是开发者的首选模型,也是国外对中国开源模型最为熟知的一个系列。即便是 DeepSeek 在 V3 版本之前的所有模型,其效果都可能不及同期的 Qwen。”中科大 Wu 教授(化名)也评价道“Qwen 选择了重投入、早布局的路径,这使其大规模模型在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也更适合作为多场景微调的基础模型。”

例如,在近期伴随着 DeepSeek-R1 爆火而掀起的 o1 类模型复现热潮中,就常有 Qwen 系列模型出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团队发表的“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论文中,就选择了 Qwen-32B 作为基座模型进行研究。他们仅用 16 块 H100 显卡微调 26 分钟,就在数学及编程能力方面达到了与OpenAIo1 及 DeepSeek R1 相当的效果。

同样,上海交通大学团队训练的 LIMO 新模型也选择了 Qwen 作为基础,仅用 1% 的数据量就在 MATH 测试中取得了 94.8% 的准确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助理教授 Wenhu Chen 在尝试复现这些结果时发现,同样的训练方法在其他模型上完全不奏效,由此推断“Qwen 模型里头一定有一些 magical 的东西”。


图丨相关推文(来源:X)

据最新数据显示,基于 Qwen 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 9 万个,超越Meta的 Llama 系列,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最大 AI 开源社区Hugging Face2024 年的开源模型下载量统计中,仅 Qwen 系列中的一款小型模型(Qwen2.5-1.5B-Instruct)就占据了总下载量的 26.6%,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开源模型。甚至在其最新发布的榜单 OpenLLM Leaderboard 中,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 Qwen 开发的衍生模型。


(来源:Hugging Face)

刘子纬和 Wu 在分析 Qwen 的成功时都指出:“Qwen 之所以能够持续获得开发者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完整的产品矩阵。Qwen 系列模型更新速度快,覆盖了从 1.5B 到 72B 的全尺寸模型,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这是目前包括 DeepSeek 在内的很多竞争对手都还没有完全做到的。”

吴彦君也表示:“苹果目前需要的主要是端侧微型多模态大模型,这种技术在国内的可选范围其实非常窄,Qwen 的小参数规模大模型以及多模态模型恰好在这方面有着不错的积累。”

另外,自 2023 年 8 月首次开源以来,Qwen 已推出涵盖通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对话、代码生成等多个领域的特化版本。其中,Qwen 视觉理解模型(Qwen-VL 及 Qwen2-VL)在开源社区的总下载量已突破 3200 万次,成为开源社区中最受欢迎、性能最强的视觉理解模型。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布局,也有利于苹果对 AI 功能的多样化需求。

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技术实力只是考量因素之一。“苹果需要对方有对等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化体量,以便无负担地、相对公平地共同开发这块市场。”苹果相当重视对中西方监管的中和应对能力,以及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能力。在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全球化潜力,阿里都具备足够的优势,“而国内‘AI 六小龙’在这方面可能还不足以进入苹果的信任清单。”

此外,阿里在 AI 领域还具备着其独特的优势——强大的算力支持。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之一,阿里云分布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数据中心网络,可以为苹果的AI服务提供足够充分的部署基础,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这种基础设施优势,配合着 Qwen 系列模型的技术实力,很可能是促使苹果最终选择阿里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阿里大模型的开源策略或许也是促成这次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阿里的大模型战略一直显示出足够的开放性,他们的很多开源项目和论文都保持着高度透明。”吴彦君分析道,“这种开放态度其实反映了他们对合作的渴望和信心,也可能让它在商务谈判中具备更大的回旋空间。”



Qwen2.5-Max 和以后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除了一直占据着头条位置的 DeepSeek,Qwen 系列的新模型 Qwen2.5-Max 其实也在 AI 圈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基于 MoE(混合专家)架构开发的超大规模模型,Qwen2.5-Max 的性能出色。在Meta Yann Lecun牵头的 LiveBench 最新榜单中,它成功跻身全球前十,领先于 DeepSeek-V3、Gemini-2.0-flash-lite 等多个知名模型。


(来源:通义千问 Qwen)

刘子纬指出,DeepSeek 实现出圈主要经历了三个关键节点:首先是 V3 版本凭借超大参数量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在技术圈引发第一波关注,开发者们对其在有限预算下实现的工程创新感到惊讶;其次是 R1 zero 以相对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公开了推理模型的训练方法,随后大量开发者成功复现了这一技术,在社区中积累了可观的口碑;最后,R1 通过展示详细的思维路径(而非像 OpenAI o1 那样隐藏思维过程),让普通用户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推理模型的强大能力,看到模型如何一步步思考并生成高质量的回答。

但随着 Qwen2.5-Max 的发布,或许阿里也将推出自己的大规模推理模型。刘子纬表示,Qwen2.5-Max 目前尚未完全开源,如果它之后开源,业界很可能会在其基础上尝试开发推理模型。与此同时,Qwen 团队也可能直接推出自己的强大推理模型,以对标 DeepSeek 的 R1 和 OpenAI 的 o1。

“Qwen 大概率会自己做一个类似的东西,毕竟他们之前的已经做了 Math-PRM 的模型。” Wu 教授说,但另一方面,“DeepSeek 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大语言模型在结构上存在冗余,考虑到大规模模型的资源消耗,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更加多元。”

而此次与苹果的合作,无疑将为 Qwen 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为 iPhone 用户开发 AI 功能,Qwen 不仅能够获得海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反馈,还能在多模态能力方面实现突破。

不过,其具体提升程度还需要实践检验,毕竟苹果对 AI 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数据使用都可能有严格限制。且考虑到苹果对供应商的强势地位,两家巨头的相遇,双方能否在技术路线、数据使用和商业利益等方面达成长期的平衡,仍有待时间检验。

对苹果而言,选择阿里作为合作伙伴确实解决了其在中国市场推出 AI 功能的监管问题,但这种合作模式是否能帮助 iPhone 有效应对来自华为等品牌的竞争压力,仍有待观察。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用户对国产手机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仅靠 AI 功能的加持能否扭转局势还存在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apple-partners-with-alibaba-to-develop-ai-features-for-iphone-users-in-china

2.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pple-partners-with-alibaba-develop-ai-features-iphone-china-information-reports-2025-02-11/

3.https://mp.weixin.qq.com/s/KDQ9b8tuHMHwyTbDYR1QTQ

排版:初嘉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