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2月12日,极米科技(688696.SH)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报114.62元/股,跌4.89%。股价大跌,除了公司股票近期走高有回调需求外,前一晚发布的员工持股平台询价转让股权公告或为症结所在。
公告显示,极米科技首发前股东成都极米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开心米花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廖传均拟询价转让197.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83%。其中,前两者为极米科技实控人钟波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员工持股平台,廖传均为钟波的一致行动人及公司监事会主席。
根据今日盘后公告,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初步确定的转让价格为102元/股。
钛媒体APP注意到,2022年以来,公司股东百度网讯、百度毕威、中南文化(002445.SZ)等就在不断减持,但这些都是外部股东,投资变现无可厚非。不过,伴随公司业绩的持续下滑乃至亏损,如今持股平台和监事也拟减持,投资者“用脚投票”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面对国内市场份额的萎缩,极米科技也在努力开辟新赛道——2024年高调押注车载业务。只是,极米科技能否讲好车载故事,新业务能否挑起大梁,尚需时间检验。
员工持股平台大比例转让,初步确定价格为102元/股
公告显示,成都极米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转让股份数为150.60万股,占所持股份的86.47%;成都开心米花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转让股份数为40.29万股,占所持股份比例为91.50%;廖传均拟转让6.96万股,占所持股份的25%。
转让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转让价格由股东与组织券商中信证券协商确定价格下限,且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即2025年2 月11日,含当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
(拟转让的股东及转让股份数量,来源:极米科技公告)
根据2月12日盘后公告,参与本次询价转让报价的机构投资者家数为12家,涵盖了基金管理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本次询价转让报价的机构投资者合计有效认购股份数量为276.50万股,对应的有效认购倍数为1.40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来,极米科技实施了两次股份回购计划,最近的一次仍在实施中,回购股份则均拟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根据去年5月的实施结果测算,上一次回购股份的均价为87.25元/股;最新的回购进展公告则显示,最新一次回购的均价为80.97元/股,均低于此次员工持股平台的转让价格102元/股。
实际上,极米科技是国内投影绝对龙头,早在IPO前,公司就已经获得数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在上市后,机构投资变现,股东减持早已经开始。
钛媒体APP梳理发现,自2022年3月4日以来,公司股东百度网讯和百度毕威曾4度公告减持计划并实质减持3轮。在2022年3月3日百度网讯和百度毕威持股解禁时,二者持股分别高达9.88%和1.73%。而截至2024年8月27日公告,二者持股分别降至5.04%和0.49%。
与此同时,公司另一股东中南文化也在不断减持。根据其披露,2022年6月20日至2025年1月3日,中南文化累计出售极米科技股份83.46万股。1月4日,中南文化再公告,拟出售剩余的92.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2%)股权。
业绩亏损,押注车载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股东减持的背后,极米科技股价和业绩也双双滑坡。
复盘来看,2021年3月3日,乘着国内投影市场快速扩容,极米科技在最好的时候实现A股上市。刚登陆二级市场,极米科技风头无两,上市3月余,股价一度摸高至883.78元/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股价震荡下行,到2024年8月,一度跌至50.71元/股(后复权价为73.11元/股)。好在,去年“924行情”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上行,终走出一波像样反弹,到今年2月11日收盘价120.51元/股,股价实现翻倍,这才有上述的102元/股的转让价格。
股价下挫同时,极米科技业绩在2022年登顶后持续下行,甚至在2024年录得亏损。2021年-2023年、2024年1-9月,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0.38亿元、42.22亿元、35.57亿元和22.81亿元,归母净利润4.83亿元、5.01亿元、1.21亿元和-4033.08万元。
(极米科技业绩变动情况,来源:wind)
业绩的下滑来自行业增速放缓和竞争的加剧。洛图科技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586.4万台,同比下降5.1%;销额为103.7亿元,同比下降17.3%。2024年,销量达到604.2万台,同比增长3.0%,但增长主要在低价产品,导致销额为100.1亿元,再下滑3.5%。
白热化竞争和卷价格的结果,是极米科技市场份额遭同行蚕食。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家用投影销量TOP10品牌占比已经由2016年的80%左右降至2023年55%左右;2023年,极米科技的销量份额减少1.5%,坚果、仁影、小米、当贝等其他TOP9企业的销量份额均实现了正向增长。
面对国内市场的内卷,极米科技拟通过国际化和车载业务求变。尤其是车载业务,在近期的诸多公开信息中,公司多有提及,押注意味明显。公司副总裁、车载事业部负责人田峰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谈到,车载投影仪处于发展初期,增速要远高于显示屏,“我们有机会在车载市场再造一个极米”。
极米科技在回复钛媒体APP时也表示,车载业务为公司重要布局方向。公司于2024年初开始搭建车载团队,并实质性投入车载业务,主要布局智能座舱、智能大灯两个方向。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7个车载定点,其中6个为智能座舱产品,1个为智能大灯零部件产品,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
不过,车载业务尚未能在2024年贡献收入。公司称,“2025年起,车载定点将陆续开始交付并产生收入。”
至于去年四季度,公司亏损情况是否有改善,公司方面则未直接回复,只是称关注后续的定期报告。(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苏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