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运的列车载着无数人归乡时,有一群年轻人却选择逆向而行。他们背着消毒喷雾、宠物零食和手机,穿梭于城市的高楼之间,用一把把陌生的钥匙打开一扇扇陌生的门,同时也叩开了宠物经济的新领域——他们是“宠托师”,春节假期里忙碌的“临时家人”。
宠托师祝羽彤在入户工作中。
“宠托师”的春节:日均近10单 小赚四千块
2月3日早6点半,手机闹钟准时响起。祝羽彤收拾妥当,轻轻关上房门,身后背包里塞满了一次性鞋套、消毒喷雾和记录本,还有她一天的水和零食。上午8点,祝羽彤抵达第一个客户家——主人回江苏老家过年,一只名叫“汤圆”的英短猫独自留守。
输入客户提供的临时密码后,她进门先拍了一段视频,让宠主查看猫舍状态,随后熟练地套上鞋套,开始清理猫砂盆、更换饮用水和猫粮,同时记录猫的状态,最后再拍视频发给主人验收,整个过程通常需要40多分钟。
24岁的祝羽彤是青岛市黄岛区一外贸公司的职员,这是她兼职“宠物托管师”的第一个春节。“今年春节没回家,做了喜欢的‘宠托师’,赚了四千多元零花钱。从腊月廿八到正月初七,平均每天要跑近10单客户,日程排得满满的,路线和时间安排要花不少心思。”祝羽彤的服务范围是青岛市黄岛区,每单平均路程三四公里,最远的一单有10多公里,即便靠地铁和公交换乘,单程也花了40多分钟,“为安全起见,太偏远的单子一般不接”。
青岛宠托师祝羽彤的春节假期日程几乎排满。
宠托师服务收费和路程远近、宠物品种、宠物数量、宠物体重、增值服务等有关,祝羽彤主要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对接个人接单,单价相对比较低。“一般3公里以内,每只宠物服务一次30元,多一只宠物加5元,多一公里也加5元,如果需要喂药、遛狗等增值服务,还要再加钱。”祝羽彤说。服务付费基本通过微信等平台,首次服务客户先交50%定金,验收后付尾款,如果满意,后面的服务基本都是一次性付清。
平台服务价高但有保障 个人服务相对实惠方便
在济南市高新区一小区内,徐潇正蹲在地上轻抚一只因主人返乡而焦躁的布偶猫。她的背包里装着一次性鞋套、手套、消毒液,以及一台实时记录服务过程的运动相机。“春节期间平均每天要跑15单以上,最远的在济南郊区,往返车程2个小时。”徐潇的日程表上,整个春节假期早已被红色标记填满。
26岁的徐潇是某宠物服务平台的“半职业”宠拖师,除了春节、“十一”等小长假外,平时下班后她也接单。“宠物服务平台要求从业者具备宠物医疗知识,并通过实名认证、保证金缴纳等流程,服务价格通常比个人接单高20%以上,济南的宠物喂养服务客单价还好,一线大城市的客单价每次超百元。”徐潇说,除喂食、清洁和记录过程等基本操作外,专业服务平台的宠拖师可能还需要为宠物洗澡、代购药品,甚至需要安抚宠物分离焦虑、播放主人录音等情感化服务。
专业平台上的宠物服务项目丰富多样。
“平台和个人服务各有优劣,个人服务相对更实惠方便,适合经济能力一般的普通宠主;而平台服务相对更有保障,结算、反馈和投诉找平台,宠主和宠拖师都省事。”徐潇说。
千亿市场孕育年轻人新职业 爆发增长背后问题逐渐浮现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2亿元,中国城镇犬猫数量突破1.2亿只。其中,春节假期催生的“留守宠物”超过800万只,带动上门喂养服务需求激增。在“来宠”“咕噜”等宠物服务平台,认证宠托师数量已超4500人。
近十年我国宠物市场发展变化情况。
近几年中国宠物猫狗数量变化。
“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以95后、00后为主,占比可能超80%,且需持证上岗。”某宠物服务平台泰安分店负责人于晓慧说。现在养宠物的年轻人多,做宠物服务的年轻人更多,其中很多人既养宠物,又做宠物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年轻宠主占比持续攀升,90后宠主是养宠主力军,占比为41.2%;00后宠主占比25.6%,较2023年上升15.5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1月,国内宠物经济相企业数量突破424万家,全国宠物服务相关企业超25万家,其中近三年成立的服务企业占比超七成。于晓慧称,宠拖师这一职业已从简单的喂食铲屎,升级为包含健康监测、心理安抚、定制服务的综合性照护行业,在大城市日薪最高可达千元,成为年轻人灵活就业的热门选择。
然而,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服务安全和标准化等问题随之浮现。“宠托师经常有把钥匙锁在了客户家里的,也有因智能门锁失灵被困屋内的,被猫和狗抓伤也比较常见,不小心损坏物品或者导致宠物受伤的事也有。”徐潇说。同时,由于缺乏行业硬标准,以及部分从业者缺乏行业知识和培训,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去年,某平台就曾因喂养师操作失误导致宠物死亡,引发纠纷。
江苏省消保委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宠物托管类纠纷投诉量同比增加45%,主要集中在宠物受伤、物品损坏和信息泄露等方面。2024年,全国宠物服务投诉量为6617件,同比增长约89.17%。
行业正集体“充电” 标准需多方共建
春节前,为赢得客户青睐,泰安某宠物服务平台打出了“服务保障牌”——旗下宠拖师不仅有身份认证、健康认证、职业技能认证、营养师认证,甚至有学历认证、信用认证和无犯罪记录认证。
某宠物服务平台的服务推介。
为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竞争力,平台和个人都在积极“充电”。祝羽彤每月都参加线上专业课程学习,内容涵盖宠物行为学、宠物营养学等;部分培训机构和平台也在加紧打造培训体系,推出了高达5000元学费的“宠物行为学”“急救护理”等专业课程,提升宠托师的综合业务水平。北京“阳光宠物管家”平台就推出职业培训体系,涵盖急救知识、行为学基础及法律风险课程,学员需通过实操考核方能上岗;个别大城市还试点“宠托师信用积分系统”,将服务记录、用户评价与保险额度挂钩,试图在效率与安全间找到平衡点。
“现在整个宠物服务行业法律还不健全,需要及时补充完善,另外行业也缺乏部门监管。建议相关部门或协会尽快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职业资质认证体系、‘从业者黑白名单’等,综合保障企业、消费者、服务者的权益;平台需强化身份核验与保险机制,宠托师可通过购买意外险和责任险,应对突发风险。”泰和泰(济南)事务所律师李春峰说。
在服务之外,宠托师们正悄然成为都市“孤独症”的解药。祝羽彤的手机里存着200多段视频:有老年犬因关节疼痛拒绝进食时,她蹲在地上耐心喂食;有抑郁症猫咪见到陌生人躲藏,她花1小时用玩具建立信任。“我觉得客户最在意的不是服务流程是否规范,而是宠物有没有被温柔对待。”祝羽彤说。
宠托师的兴起折射出中国消费社会的深层变迁:独居人口即将突破1.5亿,社会老龄化率超过22%,总和生育率在1.0左右。基于此,宠物从“附属品”进化为“情感刚需”,宠物照护服务也从功能性向情感化转型,催生了年规模超3000亿元的“宠物经济”,推动着中国服务型消费进入新阶段。而春节期间的爆发式需求,恰似一面棱镜,映照出城市化进程中人与动物、陌生人与私人空间、效率与温情的复杂共生。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