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一批以“捡漏”“瑕疵”“清仓”为名的葡萄酒。这些酒款的售价远低于市场零售价,部分甚至低至原价的2折。
然而,这些葡萄酒的正标与酒帽均被刻意遮挡,商家声称是为了避免影响线下渠道销售,并强调酒质无损。对于这类葡萄酒,到底是真实优惠还是新的套路?WBO对此展开了一番调查。
01
电商平台售卖隐去标识的“损标酒”
以淘宝的某店铺为例,该店铺一共销售10款葡萄酒,其中,大维瓦伦古堡圣爱美隆特级干红葡萄酒的“捡漏特价”显示105元/瓶,而线下价则为298/瓶。冰酒莱茵黑森的“捡漏特价”为158元/瓶,线下价则为479元/瓶...
除了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这些葡萄酒的商品封面图均被隐去正标和酒帽,仅在详情页或联系客服后才能获取具体信息。此外,商家在每一款酒的介绍中,也有标注相应的酒款情况,比如酒标轻微污损、商品控价、尾货清仓等字样。
对此,商家解释称:“线下有售,已破价,不能露图,详细图片和介绍请联系客服。”同时,商家在详情页中表示,为了不让企业客户看到图片和价格,不影响公司正常的线下团购业务,所以产品图片均做了遮挡。
另外,详情页也标注着:捡漏专区所售的葡萄酒均为清仓尾货或酒标有轻微磨损瑕疵,酒质和口感则不受影响,价格为常规价格的2-5折。
店铺客服还表示,由于产品都在仓库,客服无法获取相关背标,在产品未开封的状态下,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产品保证正品。
WBO注意到,这种模式在抖音中也十分常见。在抖音商城中,一些所谓的“捡漏酒”“孤品损标酒”的价格更低,大促价6.99元/瓶,其价格更低,还是随机发货。但在产品参数中可以发现,该款葡萄酒为烟台灌装葡萄酒,而烟台一些低端葡萄酒在电商渠道售价本就在10元左右。
02
是商家清库存还是新套路?
WBO尝试下单了一瓶捡漏价65元、线下价259元/瓶的“普尼亚絮藤风干法红葡萄酒”,拆箱后发现,该支葡萄酒无论是酒帽还是酒标,都十分完整,并没有瑕疵。
根据背标信息显示,该款酒原产国是意大利,为原瓶进口,于2023年10月12日灌装;其原料为葡萄汁及二氧化硫,经销商为成都某有限公司,并未标注进口商。开瓶后发现,该瓶葡萄酒口感十分正常,也并未产生沉淀。
成都渡美堂创始人陈勋表示:“电商平台中售卖的这些‘普尼亚絮’大多为入门款,普遍售价在2-3欧元,成本最多也不会超过40元人民币,所以即便‘捡漏’,依旧有利润。”
陈勋还告诉WBO:“近期出现的‘瑕疵’‘捡漏’酒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量清库存,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亏本售卖的精品酒。另外一种则是年份比较老,虽然能喝,但是酒体中有些许沉淀,但价格便宜。”
对于这些打着“捡漏”“瑕疵”“清仓”旗号售卖的葡萄酒,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商家借助“瑕疵”的名义进行打折,可能只是一种去库存的方式。“现在很多葡萄酒库存比较高,所以一些商家借助‘瑕疵’的名义进行打折,但又不想影响线下销售,所以就出现了这种方式,这也是商家为了平衡线上和线下的一个手法。”
成都葡萄酒经销商涂磊则认为,葡萄酒以“清仓”“瑕疵”为由低价销售并不罕见,类似于临期食品打折处理,但关键在于定价是否合理以及消费者是否知情。“如果商家利用虚高原价制造‘捡漏’假象,实际上并未真正让利消费者,而是通过营销手段制造紧迫感,诱导消费,除了不符合商业道德之外,同样也是违法行为。”
福建葡萄酒经销商范安也表示:“葡萄酒电商市场近年来竞争加剧,库存压力较大,商家借‘瑕疵’之名进行打折销售,是规避品牌方价格管控的一种方式。通过遮挡正标、酒帽,商家既能避免品牌方查价,又能利用‘捡漏’心理刺激消费者购买。”
此外,深圳葡萄酒进口商庄仁(化名)认为,一些电商店铺销售的“捡漏酒”可能是某些品牌的窜货产品,即本应在特定渠道销售的酒款,以非授权渠道低价流入市场。“有些品牌方管控严格,一旦发现窜货,也会有相应的惩罚,因此这些商家才会选择遮挡酒标。”
针对这一现象,青岛公益律师张光耀告诉WBO,商家以“瑕疵”“捡漏”名义销售葡萄酒,要注意辨别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如果商家虚标原价,以制造‘折扣’假象误导消费者,可能涉嫌价格欺诈,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进行查处。另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规定,商家有义务如实告知商品信息。如果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物与描述不符,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退货赔偿。”
张光耀也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警惕过低价格的诱惑,并注意查看产品详情,如发现信息不透明或存在疑点,可要求商家提供更多证明,否则应谨慎购买。
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正的“捡漏”并非单看价格,而是要确保产品来源清晰、信息透明、品质可靠。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电商时代,理性消费,远比“低价诱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