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肥城安驾庄镇南双村的日光温室大棚被一抹金黄温柔地笼罩。南双村党支部书记肖思强一早便踏入大棚,为即将面市的芹菜做着最后的精心筹备。
进入大棚,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与蔬菜的芳香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村民梁玉安熟练地握住芹菜的根部,稍一用力,一株饱满的芹菜便被拔起。
“咱们村这山芹,长得可是真好,茎秆粗壮,皮薄纤少,口感鲜嫩爽脆,根本就不用愁卖。”肖思强满心欢喜地说道。据悉,南双村的大棚芹菜亩产能高达1.2万斤,按每公斤2元的收购价计算,扣除各项费用后,1亩地的净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这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往昔农闲时节,村民们只能闲赋在家,而如今,随着芹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村民们在大棚里忙活一天,就能有不错的收入。看着这些水灵灵的芹菜,村民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心中踏实了许多。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如今在肥城遍地开花。当地依托丰富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汶阳镇郭店村的西红柿种植大棚内,同样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一串串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西红柿垂挂在藤蔓上,农户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果农汪林燕在大棚间穿梭,仔细为每一株西红柿“把脉”。她逐一检查植株的根系、叶面以及果实的生长状况,确保每株西红柿都能茁壮成长。据了解,该种植大棚内种植了多个品种的西红柿,如草莓西红柿、夏日阳光、青口蜜等,亩产量超过一万斤,每亩的收益可达五万元左右。特色种植为郭店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在肥城,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村庄比比皆是。在老城街道大石关村裕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樱桃大棚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映入眼帘。枝头怒放的樱桃花散发着春日的“香气”,温暖湿润的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为樱桃树疏花、掐枝、授粉。
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树的管理可是一门大学问。裕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采用了物联网全自动管控技术,模拟出适宜樱桃生长的气候条件。通过水肥一体化、棚内温湿度控制等措施,严格把控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从而提升樱桃的口感,使樱桃果实营养更加全面。
“目前,我们合作社共有6个樱桃棚,占地60亩,栽植了900余株优质樱桃品种,成品果预计4月中旬上市。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棚建管理,提高果子的品质和口感,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合作社的收入。”大石关村党支部书记孙文远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