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大盈江畔,盈江边境管理大队的移民管理警察已在中缅边境南段S5-38号界桩的边境线开展边境巡逻踏查。
盈江县是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是名副其实的边关重镇,境内5条主要通道穿越214.6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克钦邦相通。
海拔3404.6米的描红
“新年新气象,界碑也要‘穿新衣,换新颜’。”踏着冰霜、顶着寒风,支那边境派出所巡边小分队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高擎红旗踏冰破霜,带着使命攀登着,坡越爬越陡,随着海拔增高,空气越发稀薄。
“拽着我的手,一二三……”巡边小分队在海拔3404.6米、倾斜坡度达70度的大娘山上相互配合,拉一下、推一把,一步一踉跄地向目的地前进。
每次巡边,他们都会带上干粮和装备。“我们踏查的路线是从这里开始到那里结束……预计要用一天的时间,这就是我们踏查的重点路段。一路上,大家要留意便道上的各种痕迹,看看是否有可疑情况。”嘴唇干裂泛白,两边脸颊已然红晕开裂的巡边小分队队长刘永川叮嘱同行的队员。
满是冰霜、地形复杂险峻,举步维艰。从5号界桩到7号界桩,至少需要4天时间才能走完。每次巡边,他们都会在地图上画出当日的巡边路线。
步行4小时,中午到达中缅5号界桩,队员用手相互为同行的战友拍打堆积在大衣上的雪,拿出背包里的水盆和毛巾将界桩擦拭干净,然后精心对界桩上的“中国”二字沾红描新。
描新结束后,小分队继续他们的巡边踏查工作,高举国旗一步步向雪山深处走去,仿佛行走在云端,一抹藏青色和红色渐渐消失在视线中……
蚊虫叮咬下的坚守
“新的一年,忙忙碌碌真好。”芒允边境派出所洪崩河警务室位于盈江县太平镇边境一线。该所民警24小时值守在这里,海拔280米,与大娘山海拔相差3100余米,温度最大相差20℃以上。
“大家把衣领扣好,裸露在外的皮肤喷洒花露水,把裤腿扎到袜子里。”一进入密林,该所民警蒋修亮就叮嘱队友。洪崩河是中缅边境的界河,常年高温,蚊虫多。穿梭在高山密林中,蚊虫是巡边路上的常客。虽然民警已是全副武装,但难防蚊虫叮咬。
“刚开始执行巡边任务时,看到胳膊上有黑黑的小东西,还以为是沾着土。被蚊虫叮咬也不疼,只是觉得有点痒,直到午饭休整时,我才发现胳膊上都是被蚊虫叮咬的小疙瘩。”说话间,蒋修亮熟练地在被叮咬的患处擦上清凉油。在老民警的言传身教下,新民警渐渐学会了处理并克服巡边时遇到的困难,成为日常巡边的一分子。
警务室除了24小时值守、边境管控、巡逻防范,还兼顾着边境村寨法治宣讲的任务。
16时许,刚刚从巡边踏查归来的队员匆匆将自己已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脱下,换上干净整洁的蓝色衬衣,拿上宣讲资料赶往村寨。
“春节是个普法的好契机,在外务工的村民都返乡了,现在是寨子里人最多的时候。”黝黑脸庞上布满汗珠的民警斯那品初说。
自2020年以来,洪崩河警务室民警进村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实现了村寨零发案、零纠纷。
214.6公里不长,却留下一代又一代移民管理警察与风共舞、踏冰卧雪的印迹。他们,在无声处坚守,在边境一线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杨子庄 通讯员 杨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