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日寇铁蹄的南下西进,为了配合陆军作战,摧毁中国人民抗战意志,逼迫中国政府早日投降,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一般派遣大量战斗机,对战线以外的全国各大小城市无休止的狂轰滥炸。
西安作为抗战期间战略要地,我方储备抗日物资的重要城市,也是我方抗战的大后方,自然而然成为了日本人重点轰炸的地点。
从1937年11月13日开始,日军战斗机首次轰炸西安,一直到1944年底,轰炸才告结束。
经过战后统计,日本鬼子对西安城内组织实施了145次轰炸活动,共计疯狂投放多达3340枚各种炮弹,期间残忍炸死炸伤的普通老百姓多达3500多人,并且摧毁了各式房屋大约有7000多处,导致西安城内宛如人间焦土,到处残垣断壁,黎民百姓无家可归,真是惨不忍睹。
1937年底,我方经过大量摸排,成功破解了日本间谍收发信息,传送情报的秘密电台,抓获了一批以“乌梅”为首的潜伏特务。
“乌梅”是个特务代号,此人还是一个中国女人,早年前往日本留学,不料遭到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死心塌地愿意效忠追随,并彻底沦为日军的马前卒,潜回西安卖国求荣。
据抓获的特务们交代,他们通常白天扮成普通老百姓,在西安城走街串巷,四处刺探消息,一般携带一把红伞作为接头信号,秘密交换情报。
到了晚上,他们回到住处,整理好搜集的各类情报,利用潜伏时带进城内的电台与日军取得联系,汇报今后飞机准备轰炸的重点目标。
如果日军飞行员因为视野不好等各种原因,实在找不着目标的话,他们也会冒险前去目标点附近,不惜冒着暴露身份的风险,也会释放信号弹给予提醒。
女特务“乌梅”被我军政机关抓捕后,历经多次审问,不知是被洗脑的程度太深还是自知罪孽深重但求一死,选择了仍然一言不发,死不悔改,最后只好把她押上刑场,依法直接执行枪决。
大家原本以为枪决了隐藏的日本特务“乌梅”,此后日本人会失去坐标,日军的飞机轰炸精确度会差很多,自然也就会偃旗息鼓。谁料仅仅半年后,“乌梅”二代就出现了,又指挥日机对西安城内各重要军事基地,不停地进行准确的狂轰滥炸。
相对于之前被处死的乌梅,现在的“乌梅二代”更加神秘,并且极其狡猾老练,行踪诡秘,成功多次躲过了我方侦查人员的搜捕行动,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都没有被我方抓到,此后更是仿佛在人世间从此消失了。
谁也不会想到,“乌梅二代”的身份,居然会在64年后突然出现,而且还是在西安郊区的某座坟墓里出现。
1986年,原籍陕西、目前家住吉林的冯秀英女士接到来自于西安有关部门的一个电话,对方通知她回到西安给外祖父迁坟。
冯秀英早已嫁到东北,多年来极少回西安探亲,毕竟父母亲已经过世,这次接到电话后,忍不住唏嘘感慨了几句,便立即收拾东西,坐火车连夜赶回了西安。
冯秀英对外祖父没多大印象,依稀只记得年幼时,跟随着母亲在清明节去祭拜过几次坟墓而已。
一切还算顺利,冯秀英按照以前街坊邻居们的指引,找到了坟墓,然后雇佣了几个壮劳力扛着工具,挖掘了半天,弄出了外祖父的棺椁,抬去市政府划定的公墓范围内,予以重新埋葬。
当晚,冯秀英回到父母的老屋,看到里面破败不堪,杂物灰尘一大堆,心下怅然若失,于是决定打扫干净之后,再去旅店休息。
谁料,她在整理打扫房间时,意外找到了一个生锈的铁盒子,铁盒外面上了锁,她好奇地提起来晃了晃,铁盒里面叮当作响,不知装有何物,可一时又找不到打开的工具,便带回了旅店。
第二天,冯秀英找到旅店老板拿来工具,撬开了铁盒,却发现里面不过是一张年代久远的旧报纸,一本手写的笔记本,还有几样铁制品而已,并无家信或传家宝之类,不免心里有些失望。
因为年代久远,旧报纸已经发黄腐化,字迹模糊不清,冯秀英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报纸有什么特别之处。
那本笔记本上则是记录了一堆数字,全部是从1到7不规则的排序,中间还夹杂着“D”“E”“A”“R”几个字母,每页数字结尾还带有“WM”的落款。
冯秀英对这些内容感到莫名其妙,恰好听到旅店老板正在走廊打扫卫生,便打开门叫他进房辨认。
老板进了房间,一眼就瞥见了桌子上的铁盒子,便脱口而出问了一句:你的长辈以前是不是有军人出身的?这种盒子是部队才会用的。
老板本就是当兵的出身,所以才会不假思索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冯秀英更奇怪了,回答说,这是我外祖父的遗物,没听说他当过兵呀?在我印象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老板随后拿起旧报纸以及笔记本,仔细研究了半天,也研究不出什么花样出来,起身打算离开,还不忘安慰冯秀英说:竟然都是长辈的遗物,那就保存下来吧,给自己留个念想。
冯秀英想了想,也觉得老板说的有道理,便在西安忙完事情后,带着铁盒子回到了吉林。
此后,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在房间研究笔记本内容,却始终不得要领,因为上面记录的数字杂乱无章,千头万绪,毫无规律,依照自己的学识,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直到后来有一天,冯秀英的女儿小雪从剧团休假回家,无意之中,竟然帮妈妈解开了笔记本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