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本次邀请的专家是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主管护师严慧玲,她将用动画的形式告诉大家该如何在元宵节健康地吃汤圆。
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大大小小、香香甜甜的汤圆。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习俗,吃汤圆寄托着人们对于“团圆”的美好愿景。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软糯香甜的汤圆虽然美味可口,却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误吸和窒息。
老年人为何食用汤圆易误吸和窒息?
吞咽功能退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会逐渐衰退。吞咽时,喉部的会厌软骨不能及时、准确地关闭,食物就容易误入气管。吃汤圆时,若老人进食速度稍快,汤圆这种软糯且不易散开的食物,就更易堵住呼吸道。
牙齿问题:很多老年人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大不如前。汤圆黏性大,若咀嚼不充分,形成较大块状,会增加吞咽难度,一旦进入咽喉,很容易造成堵塞。
疾病影响: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下降。例如帕金森病患者,本身就存在吞咽障碍,食用汤圆时窒息风险更高。
如何判断窒息发生时的危险信号?
剧烈咳嗽:这是身体试图排出异物的自然反应。若老人在吃汤圆后突然剧烈咳嗽,且持续不缓解,很可能是汤圆卡在呼吸道。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鼻翼扇动等。严重时,老人可能会出现嘴唇、面色发紫,这是身体缺氧的危急信号,需立刻采取措施。
无法发声:当异物完全阻塞气道,空气无法进出,老人会无法说话,情况十分紧急。此时,旁人要迅速察觉并展开急救。
那么,老年人在享受美味的汤圆时
应该如何预防误吸和窒息呢?
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细嚼慢咽
老年人的吞咽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在吃汤圆时应更加小心,注意细嚼慢咽,确保充分嚼碎后再吞咽。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将汤圆分成便于咀嚼的小块。
控制食量
汤圆由糯米制成,黏性较高,不易消化。老年人一次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建议每次最多食用3—6颗,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当调整。
选择合适时间
避免在空腹或饭后立即食用汤圆。空腹时胃肠道功能脆弱,而饭后立即食用则可能影响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作为小食,并结合适当的活动来帮助消化。
搭配饮食
老年人吃汤圆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汤、水果汁,润滑口腔和食道,减少汤圆黏附在咽喉的风险,以平衡营养并促进胃肠蠕动。
提前准备
一旦发现老人出现面色青紫、无法发声、剧烈咳嗽等窒息迹象,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并迅速拨打120。
海姆立克手法的原理是通过冲击患者的上腹部,使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但请注意,海姆立克手法适用于意识清醒者,并在使用后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小小的汤圆承载着团圆的美好寓意,但我们绝不能因疏忽大意,让这份甜蜜变成危险。让我们用心呵护家中老人,合理控制汤圆的食用量,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消化能力。让他们在享受节日美食的同时,也能平安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黄骞文
制图 / 蔡嵩麟
视频 / 黄浦健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