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安亭路43号的安亭公寓,这座承载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历经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日前以崭新面貌重现公众视野。作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修缮工程不仅还原其经典风貌,更通过设施升级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实现历史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重保障。


安亭公寓修缮后效果


安亭公寓及周边环境鸟瞰

安亭公寓始建于1927年,由美国建筑师哈沙德设计,融合英国乔治时期风格与新古典主义特征。六层建筑体量内,曾居住过张钟俊等多位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堪称上海近代高级公寓的缩影。此次修缮由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主导,围绕“尊重历史、内外兼修”原则,针对屋面、外立面、公共区域等六大类30余项内容展开系统性修复。


修缮后入口水磨石效果

外立面修缮是工程重点之一。深褐色泰山砖作为建筑主材,经清洗后保留了自然色差与岁月痕迹;空鼓部分通过基层重建与原样砖替换,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延续历史质感。白水泥水刷石檐口与窗台线脚,因局部开裂严重,采用传统工艺重塑装饰细节。原木窗框因年久失修普遍变形渗水,修缮团队按原样式重新制作安装,并优化防水设计,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漏水问题。

针对外立面空调外机杂乱、冷凝水滴落等问题,工程通过统一规整位置、增设排水套管,既维护了建筑风貌,又消除了社区矛盾。建筑屋顶的漏水点经防水卷材与高弹涂料双重加固,显著提升了防水耐久性,让顶层住户告别“雨天烦恼”。


首层门厅更新后效果

室内公共区域的改造兼顾保护与实用。门厅内被涂料覆盖的水磨石墙裙,因修复难度较大,暂时以颜色还原方式呈现整洁环境;未来将探索更优方案恢复原貌。公用厨房与卫生间作为民生痛点,此次全面升级下水管道,更换不锈钢水池与台下柜,并保留翻新原有木质家具,既解决堵塞渗漏问题,又延续了历史空间的独特韵味。


卫生间排污立管修缮后

在安亭公寓的修缮过程中,居民全程参与支持,共同推进污废管道更换、瓷砖墙面加高等工程,使老建筑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焕发现代生活便利性。

安亭公寓的修缮,不仅是砖瓦的修复,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从1927年法国公董局筑路时期的“国富门路”,到如今梧桐掩映的安亭路,这座建筑见证了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脉络。修缮团队在恢复八角形扩建体量、壁炉等历史细节时,严格遵循“可逆、可识别”原则,为未来研究留存宝贵资料。

如今,修缮后的安亭公寓既延续了经典建筑的美学价值,也通过功能升级为居民打造了更宜居的环境。这一案例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守护城市文脉的同时,让老房子真正“活”在当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