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那种,这边谈着恋爱,那边偷摸去相亲的故事,都是网友们编的段子。
事实上,是我年轻了。
之前有个男生,来我这儿相亲,要某个女生的联系方式。
人家给了,俩人也聊上了,过了一会儿,女生找我来了,说那个男生,有女朋友。
啥玩意儿?有女朋友还来相亲?
我怒气冲冲前去质问,那个男生说:“是我女朋友让我来相亲的。”
哦……啊?
是我颠了还是这世界颠了?
活这么大,头一回觉得自己不认识中文了。
我说你没分手,你来相哪门子亲呢?他说女朋友的意思是,等他相到合适的了,他俩再分。
好好好,相亲是你俩play中的一环是吧?
过年相亲是大城市打工人回乡的保留节目。
毕竟“大城市关系”,只能留在大城市。
你爸妈要的是立业又成家,儿孙绕膝下,你踏踏实实给你找个对象,本地的,把婚结了,把孩子生了,他们这辈子也就无憾了。
你要跟父母说什么“不被定义的关系”“只恋爱不结婚”“不被长期关系束缚”,那在他们看来就是耍流氓。
在父母的观念里,儿女不结婚,就好像当年儿女考倒一,在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一样抬不起头来。
儿女双全,但绝后。
这谁受得了。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好多人原来在大城市潇潇洒洒人世繁华的,也慢慢开始焦虑。
要不……就听父母的,见一见?
大部分人的心志,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坚定。
曾经坚定的不婚不育,随着身边人纷纷步入婚姻殿堂,父母的不断催促,身体的衰老……
等等等等吧,婚姻,好像也不是不行。
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欸?我还有个男/女朋友?
该说不说,父母介绍的相亲对象,不管你喜不喜欢,各方面条件,总归是更合适一点的。
这里说的合适,无非就是当地的房子和车子,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最多再加上一个人老实话不多。
至于对方的灵魂有不有趣,身材样貌入不入眼,阅历够不够丰富,性格能不能合拍……
在父母眼里,这些,都不在“合适”的选择范畴里。
过日子嘛,整那些虚的,能当饭吃吗?
于是,在过年的假期里,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各个餐厅里,你把手机调成静音,跟你现在的对象打好招呼说自己有事,把自己打扮成相亲市场喜欢的样子,开始一个又一个地,跟父母介绍的相亲对象见面。
相亲是个效率很高的活动。
你看那些小甜剧,或者青春剧里,男女主都认识挺多年了,最后才在各种暧昧的推动下,拉拉扯扯地在一起。
就算在一起了,还要经历甜蜜、吵架、分手、和好、再吵架、再分手、再和好等等过程。
就这个工夫,放在相亲,孩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
大部分人不咸不淡地见着面吃着饭,不冷不热地聊上几句,也就没有了后续。
然后开始见新的人,聊新的天。
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自己不会跟对方结婚。
或者是年纪和家庭相差太远,两个人的关系只存在于爱情的乌托邦里,一见了现实的光就死。
或者是囿于现实条件的考量,车啊房啊工作啊异地啊父母有没有退休金啊孩子谁带啊这些。
又或者,这本就是一场不打算结婚的恋爱,曾经拥有过就好。
然后在所谓的,合适的年纪,去通过相亲,找一个人结婚。
结婚是个人生节点,也是个人生任务。
结了婚,人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好坏不论,总归是往前推了一步。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应该怎么过,想不明白,头疼,干脆就让自己被推着,稀里糊涂过下去算了。
反正大家都在结婚,反正父母都说让结婚,它总归,是不会错的。
但本质上,这种一手短暂图爱情,一手相亲图婚姻的做法,依旧是一种自私。
有的,两人心照不宣,倒也还好。
但就怕,有人给了真心,有人还了假意。
到头来,辜负真心的人并不会吞一千根针,而付出真心的那个人,也就不再有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