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当日举行的“欧盟大使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及中国。她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将是对华关系发展的重要年度。欧盟在为与美国的摩擦做准备之际,正调整对华立场和态度,“冯德莱恩在‘高度竞争与高度交易化的地缘政治时代’对与北京加强关系持开放态度”。冯德莱恩说:“我曾多次表示,欧中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如何管理这段关系,将直接影响欧洲未来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中国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后,欧盟各国领导人先是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紧接着第二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讲话中表示,她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冯德莱恩是欧盟内部最著名的对华鹰派人士,在过去4年,她几乎每个月都有对华强硬的表态,所谓对华“去风险化”理论就是她的“标志产品”。然而在特朗普上台后,冯德莱恩对中国的态度却似乎有了调整,对中国的语气明显软化——这已经是她近期来第二次公开对中国释放“友好信号”了。
特朗普和冯德莱恩(资料图)
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欧盟正迎来一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若能及时调整对华政策,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欧盟可能化被动为主动,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从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独立的角色。对于欧盟递来的橄榄枝,中方非常欢迎。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说,中方始终把欧盟视作重要伙伴,并期待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彼此需要与信任的基础上,中欧关系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新的飞跃。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大背景下,深化中欧关系不应被视作双方为应对短期压力的权宜之计,事实上是双方基于共同利益、面向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不但关系到中欧双方18亿多人民的福祉,而且将深刻影响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进程。回顾历史,互利共赢是中欧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石。50年来,中欧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和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挑战中开展互利合作,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冯德莱恩(资料图)
这场双边关系的博弈,既有贸易上的较量,也有国际局势的博弈。欧盟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还得看接下来他们的表现。目前,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没有完全解决。虽然冯德莱恩在公开场合释放了善意,表示愿意和中国合作,但实际行动上还没有明显改变。中国方面也没有松口,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依然要求欧盟撤销不公平的贸易壁垒。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次的博弈不仅仅是经贸问题,更是一次外交上的试探。
欧盟此时对中国示好,有可能是在对美国说,不要逼我们,我们还有其他选择!欧洲希望使贸易关系多元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所以,冯德莱恩才把目光投向东方,将印度和中国视作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的替代品。另一方面,欧盟对中国的依赖非常强。有分析认为,尽管美国和日本都在减少对华经济依赖,但是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首轮关税以来,欧盟对中国依赖度却开始增长。为了摆脱困境,当务之急就是推动中欧关系尽快解冻,让美国有所忌惮。
冯德莱恩(资料图)
欧盟对华态度复杂,冯德莱恩的缓和姿态并未完全消除部分领域持续施压的现实。欧盟贸易专员的表态反映了这种矛盾: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空间的同时,也与美国联手应对所谓的“中国工业过剩”。这种内外策略的差异,折射出欧盟内部对华政策的分歧。面对当前局势,中国迅速回应,任命卢沙野为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这位曾任驻法大使的官员,以强硬风格闻名,在西方引发争议,但他坚持中欧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之上,而非单方面妥协。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称,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已被任命为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发言人能否证实?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中国政府已经任命卢沙野大使接替吴红波大使,担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特别代表将协助协调处理涉欧事务,并根据需要同欧洲国家及欧盟机构开展磋商交流等工作。相信他会积极履职,根据中国政府的指示和需要,协助同欧方开展沟通协调,促进对话合作,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汽车(资料图)
当下的中欧关系处于复杂的战略背景之中。经贸摩擦有所升级,比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加征关税,贸易争端持续发酵;在地缘政治方面,俄乌冲突使欧盟对中俄紧密关系存在疑虑;此外,美国因素也在影响中欧关系,特朗普政府重启对欧关税威胁,促使欧盟寻求对华合作窗口。同时,欧盟对华姿态也有微妙调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表示“愿扩大中欧贸易投资关系”,但欧盟内部在“去风险化”与“战略自主”上存在路线争议 。
辞令不会伤人,但真相才是快刀。卢沙野过去多次在欧洲舆论场针砭时弊,直言不讳地指出欧洲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不过欧洲那边只觉得“面上无光”。法国外交部曾多次召见卢沙野大使,欧洲议会一度怂恿马克龙,将卢沙野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甚至有人巴不得卢沙野大使赶紧被“召回”。不过中国外交官是去是留,欧盟显然无权去置喙。卢沙野 大使任期结束回国,如今又有新职务,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人事更替。
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欧盟对我国的需要,要高于我国对欧盟的需求。欧盟当前面临着至少3个棘手问题。第一是经济困局,受俄乌冲突长期化影响,欧盟能源价格高企、制造业外流加剧,2024年经济增长率仅0.5%。德国等传统工业强国面临“去工业化”风险,法国农民抗议浪潮席卷全国。第二,欧盟面临着美国的巨大压力。早在拜登担任美国总统的时期,美国就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对这一法案强烈不满,称其高额补贴政策正在“掏空欧洲产业”。第三,欧盟内部对华政策长期存在分歧。
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一直是复杂且微妙的,尤其是在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难免发生矛盾。卢沙野的上任,意味着中国将采取更加坚定的立场,保护自身的核心利益。未来,卢沙野很可能会在这些领域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与欧盟对华政策的分歧也不容忽视。在欧洲,关于对华政策的立场并不一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时提出,欧洲应在中美竞争中保持战略自主,强调不愿盲目跟随美国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