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INDPRK
首先祝各位新朋老友元宵节快乐,诸事圆满,幸福安康!
正月十五,也是朝鲜的民俗节日,叫做“正月大圆月”(정월대보름);当然,还有上元、元宵这些传统称谓。
与我们元宵观灯不同,朝鲜的正月十五以赏月为主。这一天,人们白天会以放风筝、拔河为娱乐项目,晚上则登高赏月,彼此祝愿、分享快乐。据说谁先看到满月,谁这一年就会喜事盈门、好事连连;这说法基本属于“吉祥话儿”的范畴,就是讨个好彩头,估计也没谁太当真。
与我们的吃元宵或汤圆的习俗不同,朝鲜人这一天的习俗性食物是五谷饭和九种干菜制作的菜肴,朝媒称之为正月十五的“异彩食品”,说它“摄生养身”,但其实就是杂粮饭和各种冬储蔬菜、野菜,比如白菜、萝卜、桔梗等各种泡菜。朝媒说这反映了朝鲜人民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传统风气,但说白了,这其实就是自古以来艰苦穷困生活的遗存。
正月十五和赏月风俗目前已经被列入朝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这一习俗曾经像春节、端午、中秋这三节一样,从1960年代起,作为“封建残余”被朝鲜官方打入冷宫,仅以金日成诞辰作为“民族最大节日”。直到1989年,春节、端午、中秋这三节才被正名恢复为传统民俗节日;而正月十五恢复为传统民俗节日的时间更晚一些,大致是在2002年。据说是在金正日的“宝贵教导”下得以恢复的。
按朝媒的说法,朝鲜人民如今“出色地继承正月十五,使之成为充满时代精神、革命浪漫和高尚情趣的民俗节日”。而这种定义与提倡,与金正恩执政以来提倡“我们的东西”(包括传统习俗)有密切关系,算是一种拨乱反正。
正月十五,还是朝鲜人民准备春耕、祈盼丰收的节日。这一天,还有两项活动比较重要,一是“禾积”,就是在竖起的长木杆上挂各种庄稼,这个属于祈盼丰收的小娱乐活动,寄托美好希望;二是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这天一大早,要往田里施堆肥,算是春耕春种的准备活动。
既然已经说到“堆肥”,那就顺便解答一下近期一些朋友所问的一个问题,即朝鲜要求全民每人上交500公斤人类排泄物作为肥料是不是真的?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是2022年年初就已经出现的“老谣”,是某个以D为首字母的韩国脱北者媒体造出来的事情,依据大致是那一年朝鲜开始号召各党政机关和城市居民向农村支援堆肥,以弥补化肥不足的问题。于是,那家脱北者媒体说每年1月朝鲜强制全民上交人类排泄物,成人500公斤、学生200公斤。这是这个“老谣”的由来。没想到,三年以后的2025年,这事儿又经英国某著名小报辗转进入简中自媒体;春节前,IN朝鲜后台收到一些朋友的相关提问,本想置之不理,但这些天提问不断,今天又恰好说到了朝鲜正月十五施堆肥的习俗,索性做个澄清。
朝鲜近年来的确提倡党政机关和城市居民向农村支援堆肥,并要求各农场就地生产堆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弥补化肥不足的问题,搞的是“群众性生产活动”。堆肥者,农家肥是也,是有机农业的关键成分,也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资料;朝鲜堆肥主要由秸秆、枯叶、草木灰、厨余垃圾、淤泥(湖泊、河流、沼泽)、人类及动物排泄物等合堆发酵而成,与一般堆肥没什么差别。需要注意的是,朝鲜要求向农村提供的是堆肥成品,而非原料,不是让人人上交便溺物,而且是以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班为单位向农村支援堆肥,而这种支援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补齐”各农场、农村的积肥不足部分。
至于支援堆肥有没有硬性数量要求,我们不得而知。但即便有数量要求、即便人均上交500公斤,也是堆肥成品,而非人类排泄物。除非脑子里进了人类排泄物,才会编出这样的“老谣”、才会去信这样的“故事”。每年自己便溺多少,心里没点儿数儿吗?
至于完不成指标会不会受到惩罚,目前我们没有听说;不知道的事情不瞎说,这是我们的一贯做法。这就丹东草莓,如果不亲自看过产地、尝过滋味,我们是不会将它挂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