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2025年春晚的直播中,出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身影。

不是歌手,不是演员,而是我们熟悉的“外卖诗人”王计兵。


图片为2025年央视春晚截图

在春晚中,他介绍了自己和诗的故事,同时还和主持人共同为王菲的演唱节目报幕。

他是这样说的:

“大家好,我叫王计兵,是一名外卖员。我觉得,有了诗,送外卖才不那么辛苦。有了诗,我不仅仅是在送外卖,还是在深入生活,在旅行。诗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颗‘糖’。”

“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人间,就是要我们来爱的。我相信,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所以,下面这首歌就叫作《世界赠予我的》。”

这句充满力量的“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就出自王计兵的诗集《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我对四季常青的植物

一直心存芥蒂

而愿意把落叶乔木认作亲人

一次次在冬天为它们提心吊胆

当打工的人群在城市

大面积弥散开来,一年一年

和春天形成呼应

我都不能遏制发芽的欲望

的确是这样,我时常

万念俱灰。也时常死灰复燃

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

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从一位外卖骑手、一家杂货店的老板、捡过破烂的劳动者、沉默的儿子和父亲、偷偷写诗的丈夫,到成为一位被大家看见的诗人,不仅登上春晚的舞台,还将亮相今晚的元宵晚会。他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

今天让我们走进王计兵的故事。


01

「外卖诗人」:左手生活,右手写诗

王计兵出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苏北农村家庭,初中还没读完就被迫辍学。

19岁那年,王计兵跟随建筑队外出打工。工地附近有个旧书摊,他一放工就钻进书摊读书。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一颗文学的种子开始萌芽。

随着阅读时间越来越长,他发现自己很喜欢并适应文字这种表达方式,于是尝试去创作。

两年后,他回到老家徐州,和父亲在村里的沂河捞沙。

这是他前半生做过最苦的工作,每天单调地重复一个动作,从早上到晚上,手脚都会渗出血。

日复一日的生活很容易让人麻木,但王计兵却说:“越是在那种环境下越有话要说。”

他必须读书,必须写作,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正如他在自己的新诗集《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的自序中所写:

“初中辍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深陷于一种迷茫,生活失去了方向。 阅读像岸边垂下的一根根柳条,让泥足深陷的我找到了生命的拉手,并渐渐对春天开始着迷。”

从桃花盛开到大雪纷飞,每天除了捞沙之外,他都窝在屋里写作,常常不吃不喝写到天亮。

波兰著名诗人辛波斯卡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此时的王计兵,即使所有亲朋好友都认为他写作是如此荒谬,他依旧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激情中。

直到父亲被他近乎痴狂的状态激怒,将他20万字的小说手稿付之一炬。


后来,王计兵遇到了自己现在的妻子,他答应父亲以后不再写作。

结婚之后,王计兵辗转于各地打工,先是远走新疆,又去山东开翻斗车,最后在昆山落脚。

这期间他摆过地摊、捡过破烂,最终开了一家杂货店,直到49岁开始跑外卖补贴家用,成了外卖站点里年纪最大的骑手。

他没有放弃写作,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欲。

他把灵光乍现的字句写在捡来的纸箱上、过期的报纸上,有时 甚至写在手上、自己的衬衫上。后来他学会了用微信语音发给自己,然后再整理出来。

文学是他命里的恩人,是他最愿意亲近的人。


02

「真正属于劳动者的歌」

很多人在诗里寻找形式,一些人在诗里赞美歌颂,很少人在诗里自我救赎,譬如王计兵。

“我创作的内容来源于我的劳动生活,因为我一直在劳动,我熟悉这个生活。”王计兵说。

劳动生活中的小细节,时时触动他的内心,产生写诗的灵感。

王计兵的诗歌之所以出圈,不仅仅是“外卖员”和“诗人”身份之间的反差,更是因为他的文字真实,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

网友评价他的诗“平凡且高贵”,是“真正属于劳动者的歌”。

他写尽了生活的沉重、生命的坚韧以及微小事物的闪光之处。没有对生活的抱怨,全是细致的审视。


王计兵的诗歌里,父母与故乡是绕不开的话题。

他写生病的母亲:

被掰开的半枚药片

留在了床头

和半枚月亮

互为缺失的部分

他写逝世的父亲:

随葬时

父亲的手机电量满格

此刻必然叮咚一声像一盏灯

照亮墓穴漆黑的中心

他写渐行渐远的故乡:

我在这人间走走停停

噙着眼泪

就像噙着两个标点

试图改变村庄的读音

他的诗里蕴含着对生命的悲悯,农民工、留守老人、外卖员,甚至是一只羊。

他写每年离开乡土的农民工:

每年春天

当农民工大面积撤出村庄

就像一篇文章被删去标点符号……

在辽阔的大地上

工厂、车间、出租房

以及流水线上

到处都是散落的标点符号

等着被文字重新认领

他写孤独的农村留守老人:

我叫了三声大爷

他才不再坚持是他最小的儿子回来了

一个木匠 儿女们都像完工的家具

被租给了南方

同时又经常有闪光的词句,让人注意到日常被忽略的平凡生活之美。

喝完了鱼汤

青瓷碗底文着两条鱼

就显现了出来

我往空碗里又倒进了一点矿泉水

才起身付钱离开

时而沉醉于人间的暖色,时而饱尝生活的苦涩。

写诗,并不是诗人的专利。凡是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人,都可能成为诗人。

王计兵的诗歌能打动读者们的内心,正因为他的感悟出自生活,他的思考又高于生活。


03

以诗为心,对抗生活的苟且

美国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说:“我坚信,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

王计兵颠沛流离的半生,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与很多被生活反复捶打过的人一样,王计兵的前半生轨迹里写满了生存的挣扎和慌张。

相比于创作,生计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网友评价他的诗集说:“苦难出诗人。”

但王计兵并不认为自己生活在苦难之中,跟他一样的人太多太多。就像海滩上的一堆沙,每一粒沙子挑出来都是一样的,他只是其中的一粒。

明明承受了那么多不幸和苦难,他却写道:

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

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这便是诗歌给予的力量,文字的力量会变成精神的力量。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如果说生命是空地的话,诗歌是落在我空地上一场大雪。它不能改变任何,或者说阳光出来,它让我更加泥泞,但是它至少带给我精彩。它让我这片空地变得不是真正的空白,是‘白’得精彩。”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那些低头寻找六便士,仍不忘抬头看月亮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一个人可以不写诗,却不能不读诗,更不能没有诗意。

当现实生活的矛头指向我们的时候,诗歌就是一面盾,让我们找到心灵生活的出口和救赎。

有读者问,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苦涩,还能写下如此温柔的诗句?

王计兵回答:因为笨拙。

可我们从他作品中感受到的,分明还有对生活、对文学、对诗歌炽烈而无悔的爱。

如果你正身处困境,这本诗集也许能够给你冲破人生冰河的力量。

如果你正经历迷茫,它也可以为你增添追求“诗和远方”的勇气。

如果你也是赶时间的人,希望它能提醒你停下奔忙的脚步,偶尔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这本真正属于劳动者的诗歌,值得尘世间每一个普通人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