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灯塔专业版在媒体沟通会上分享了2024年演出市场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的数据,并披露了2024年演唱会票房前十的音乐人,分别是邓紫棋、五月天、张杰、薛之谦、张学友、林俊杰、蔡依林、周杰伦、凤凰传奇、陈奕迅。其中,邓紫棋以25亿票房的总收入,成为年度冠军。
显然,2024年TOP级的演唱会依然 火热 , 但 大量歌手的演唱会开始卖不动票,临时取消的现象亦日渐增多。 (回顾: )
对于大型音乐节,2024年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竞争愈发激烈。譬如,2024年国庆档全国只有19场音乐节落地,与2023年同期的40场相比,锐减超五成。且多数音乐节主要依赖头部和流量型艺人卖票,演出阵容搭配思路相似,缺乏新意。(回顾:)
在2024年音乐财经十周年年会的论坛上,摩天轮票务CEO刘斅、携程集团品牌营销总经理翟羽佳、有源文化CEO/VAC电音节联合创始人赵灿、知名音乐制作人/凤凰传奇/赵雷演唱会音乐总监陈伟伦、太湖湾音乐节/银河左岸音乐节政府项目部总监何康,以及主持人小鹿角智库/音乐财经创始人董露茜,就“大型演出IP的差异化竞争:艺人票房号召力与场景体验”这一议题展开了探讨。
大型演出如何破圈?
从演唱会到音乐节,动辄上万和十万人的观众规模,对主办方提出了严峻的票房考验。 从本土孵化出来的IP VAC电音节、抓住流量密码的银河左岸,以及现象级演唱会项目凤凰传奇和赵雷巡演都是如何不断破圈的?
本土电音IP如何突围?
有源文化是一家中国专注于做电子音乐的公司,作为一个国产IP,VAC电音节的最优先级考虑是艺人阵容。
赵灿表示,作为国产IP或者创业公司要活下来,首先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电子音乐是一个新兴市场,当所有人都在关注、享受这种音乐的时候,对于一场大型活动来说,阵容的吸引力一定是大于体验。”但作为一个要长期发展的品牌,VAC电音节的也在保障阵容吸引力的同时,不断积极提升参与者的综合体验。
对有源文化自己的音乐节IP,赵灿有明确的规划,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场。从2017、 2018年一直做电子音乐至今,电音节始终是公司的核心内容。基于过去几年的积累,包括格莱美的报道,VAC在海外积累了口碑,这也是其电音节能够邀约到大牌艺人的重要原因。
在东西方交流过程当中,很多国外公司和国外艺人考虑在中国巡演时,都会优先选择有相关案例的中国公司来合作,赵灿表示, VAC 在过去七年中,每一年都在和国际知名经纪公司产生交易与合作,并且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 VAC 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国外艺人看到我们的宣传和现场之后,在规划他们自己接下来的演出时,都会优先问我们的接下来的演出计划,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积累后得到的优势。”
从成本来看,实际上,在通货膨胀之后,整体欧美艺人的秀费涨幅很大。赵灿分享道:“比如同一个国际级DJ在2024年的演出费,已经达到了2018年的2.5倍,整体涨幅特别大。”
但电音的一大优势就是全球化做得很好,所以艺人选择很多。此外,电音艺人也有一点报批优势,大部分艺人在文化审批过程中无歌词。
在宣发上,因为电音垂直又小众的特点,所以媒体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准确触达用户群。
那么,有源文化是如何做的呢?赵灿在论坛上做了详细的分享:先做媒体宣发,再做自己的票务平台。“我们的票务平台可以理解为电音版秀动,主要针对全国的酒吧上票和全北京覆盖。做IP特别花钱,因为在选择的过程中,本身的池子已经比较窄了,那么针对于媒体和票务平台,我们唯二的两个目标人群的渗透率就更高,掌握的人群池子足够大,做精细化的管理,然后做IP。”
赵灿表示,对于电音的宣传工作,做好私域比在抖音、小红书宣传更重要,因为要确保触达到电音人群的垂直渗透率。
对于2024年音乐节整体的票房,赵灿表示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大家感受到上半年的市场好,我们上半年市场也卖得不错,下半年我们也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毕竟是被向下兼容的池子。”
未来,赵灿不打算向上索取,而是计划更精细化的对内管理,在服务好核心用户之余再向外探索。
敢赌的“黑马”银河左岸
作为音乐节市场杀出来的黑马,银河左岸主要运营两大品牌——太湖湾音乐节和银河左岸音乐节。
2024年,太湖湾音乐节已经做到第九届,每年固定在五一和十一假期,真正解锁流量密码其实是在第四、五届。简单来说,就是将带票的艺人攒到一起,在这之前可能没有人这么做,这个看似很简单很基础,但需要敢想、敢赌。
“阵容顶”是太湖湾音乐节出圈的一个基础点,集合大批量顶流艺人演出,也是这两年大型音乐节打造IP的主流打法。何康透露,太湖湾音乐节也在做品质的提升,力图打造全国最顶级的地标型音乐节IP,对比来看,银河左岸音乐节的定位则是更亲民的IP。
银河左岸从2023年开始在全国接了13场音乐节,截止2024年11月下旬已经做了15场音乐节。 何康表示:“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整个音乐节市场还是总体在走低。譬如,2024年上半年有4场是开票即售謦,到下半年只有两场。”
在复盘的时候,何康也发现了影响票房的问题点。第一是现在主办方是直接和乐迷粉丝群体沟通,不需要艺人沟通,通过主办方直接输出到乐迷端;其次是因为演出量倍增,部分乐迷已经进入到了疲劳期,看了一两次三次之后,再到四五次,对喜欢的艺人感觉没有那么喜欢后,也很难再刺激到票房。
何康举例分析道,基于上半年的太湖湾音乐节,说唱圈层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公司在下半年就没有再去碰说唱,主要是针对流行和摇滚。 实际上,摇滚乐的歌迷黏性较强,流行则是不断的更新换代,需要不断地挖掘新艺人。
眼下,音乐节是依靠票房来支撑的,而艺人的成本倍增,但在2020年之前, 艺人跟卖票关系不大,票价相对便宜,主办方回收成本的压力也较小。 但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政府的投入也不能保证回报率。
银河左岸的官方数据显示, 2024年一共落地了16场音乐节,光是在江苏省,就举办了9场音乐节。对 于2025年的规划,何康表示明年预计也要做到20场音乐节,银河左岸占绝大多数,太湖湾音乐节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宣发主要还是走常规的模式,正常铺量,各个媒体渠道把量铺上去,包括抖音直播这一块非常重要。
“实际上音乐节,包括演出行业在抖音直播这一块做的人并不多,但我们公司在这两年花了很大的代价在做这个事,也有了一些成果和回报,这也是后续几年我们的重点方向。”
如何在音乐环节打造演唱会的竞争力?
截止2024年11月底,赵雷“没有信号”巡演,一共有5场,凤凰传奇“吉祥如意”2024巡回演唱会,已经演了15站30多场。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作为赵雷和凤凰传奇两大现象级演唱会的音乐总监,陈伟伦认为,国内的音乐市场,音乐制作、音乐经纪都比音乐本身发展得更靠前。作为音乐总监,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演唱会市场上,怎样给到观众更有情绪价值的体验,以更高品质的现场音乐本身服务歌迷?这才是最需要提高的地方。
因此,做音乐内容的差异化就是陈伟伦做演唱会的重中之重。但是,创新精神也不是拍脑门来的,需要做很多的市场调研,对艺人、对音乐市场的研究,如何把所谓的研究放到音乐创作中去,也可能会面临压力。
以2024年赵雷的演唱会为例,在音乐上,赵雷和音乐团队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用管弦乐团和电声乐的方式营造了一个非常有力的音乐状态。在赵雷的民谣摇滚自身传播力很好的基础上,加了管弦乐编配和类似音乐会面对面的方式,用更多细腻和宏大的音乐细节来丰满民谣摇滚的演唱会品质。
而凤凰传奇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在这种体育场级别且很疯狂的巡演频次里,陈伟伦则更加追求让音乐接地气。“如果大家关注凤凰传奇,会发现在他们的音乐传播里,有很多是跟音乐本身产生的热点和热搜话题。比如说‘军训’、‘御林军’,其实更多的是从音乐内容本身和制作层面产生的共情和互动,是对一个艺人或者一个IP更多元的音乐性表达。”
陈伟伦呼吁大家做演唱会一定要重点关注音乐本身的呈现。做推广、做市场、做操盘人、主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从音乐内容出发,去放大音乐的魅力,以及大众对这张门票的音乐精神追求。
近几年,有很多年轻团队加入演出市场,这对音乐演出来说是一个新的桥梁。因为他们有很多音乐创意的新点子,也可以帮助音乐人和艺术家挖掘音乐传播的亮点,以及音乐内容的市场表达,这在国内的演出市场,还是非常缺乏的。
在陈伟伦看来,相信随着演出行业对音乐制作的关注,演出独特性的问题也会持续改善。比起市场后端,音乐创作和音乐前端需要更多的关注,给前端和后端都建立起桥梁,做好音乐内容。
对于未来,陈伟伦表示将做好“翻译”工作,继续将好的内容带到市场上去,继续挖掘那些待开发的亮点和价值音乐,关注音乐内容本身。
大型演出的增量是什么?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分享的数据,2019年整个营业性演出市场的票房大概200亿左右,2023年达到500亿左右,2024年的总票房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而在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方面,2024年票房收入296.36亿元,其中,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49.90%,万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84.37%。
显然,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保持了整体增长的态势,在场次、票房收入、观众人数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从一级票务到二级票务市场,单个演出项目在两大市 场的坚挺程度和消费特征,也客观地反映一个IP的号召力。
对于从2023火热到2024年的演出市场来说,路人盘的增量来自于哪里?展望2025年,如何深挖并进一步提升演出IP的票房号召力?平台如何助力演出的宣传?
摩天轮刘斅:宣发没有捷径,天道酬勤
大型演唱会一枝独秀、局部冷热不均、中小型演出票房增长缓慢、大型音乐市场规模增长、盈利压力仍然巨大......作为票务平台,刘斅在论坛上分享了2024年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演出市场不仅有音乐节、演唱会,还有音乐剧、剧场演出,虽然不是爆发式增长,但这些演出的票房也呈现增长趋势。从2023年到2024年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爆,影响力和声量都达到了非常高的阈值,但刘斅发现演唱会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新用户,而增长不太快的细分大型演出领域还是老用户偏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过去几年大众的线下娱乐需求集中在释放,另一方面,从营销上讲,演唱会的现场内容被短视频引爆了,因此过去这两年演唱会十分火爆。
演唱会内容如何做宣发呢?刘斅分析道,观众首先是冲着歌或人来的,这是艺人的基本票房号召力。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会冲击到票房成绩呢?大流量综艺或者突然的出圈热点都可以在短期内带动票房增长。譬如,伍佰演唱会“K歌”、刀郎演唱会,赵雷演唱会的小号手,这些内容在互联网上都非常火。
但流量可遇不可求,本质上宣发似乎没有捷径。
用户从认知到购买有很多环节,主办方切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某艺人到某一座城市演出,并不是他的粉丝都会从他的微博和社交媒体得到消息。因此,主办方想卖好票,就要通过票务平台,包括一级平台、二级渠道、票务代理公司等铺满演出信息。让演出信息,包括演出的内容亮点,能够传播到每一个用户,这其中要做的事情很多。
所谓宣发、所谓营销,其实都改变不了产品的核心,将演唱会比做产品来看宣发,刘斅总结了四个字:天道酬勤。
在谈到2025年的规划时,刘斅表示和主办方、行业监管分管领导、以及内部负责的同事聊完之后 ,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非常乐观,认为演唱会票房还会继续增长;另一种比较悲观,认为演出市场可能要面临倒退5年的情况。
对此,刘斅都持怀疑的态度,他以眼下大型演唱会出圈的既定事实作为依据,类比电影行业分析了演出市场的形势。从数据来看, 2006年至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增长了十倍,而2014年以后虽然电影行业有起有落,但是规模始终维持在这个水平。 因为,一旦市场形成了、消费习惯形成了,缩回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演出市场同样如此。
从摩天轮的平台用户画像也能看到,2023年以来,很多大型演唱会大部分消费者是新用户,路人盘撑起了演唱会市场不断攀升的数据。因此,总体来说,就展望2025的大型演出市场的大方向上,刘斅持乐观态度,而就局部的发展与竞争上,刘斅建议道,如果不是财大气粗的主办方,在内容上一定要做好差异化,才能有突出重围、吸引路人盘的底气。
携程翟羽佳:到世界各地看演出,旅游客群是演出的增量
这几年,旅游行业巨头携程正在发力,将旅客带到世界各地看演出。从携程内部的数据也可以看到2023年演出市场的增长,而伴随增长的还有出境游。
根据携程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2024年出境游的增长率已经提升到120%,比国内其他的大盘数据都要高,其中头部的目的地分别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基于此,携程也在与更多的海外厂牌合作,将演出项目引入到携程,方便旅游用户下单买票。
对于携程这样已经拥有庞大旅游客群的平台来说,做演出内容是一种增量服务,可以对现有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在谈到携程平台如何筛选演出项目,以及如何围绕演出项目做“购票+酒店+机票”等一站式服务时,翟羽佳表示,携程会根据不同的演出项目制定营销方案。譬如,头部的项目会当成营销热点来做,投入集团头部的营销资源去助力活动的传播,而中型的项目则会基于内部的数据库,针对粉丝群体进行专项营销,有效触达潜在用户。
“我们也分析过一些演出的购票用户归属地,基本上本地客户会占50-60%,异地客户占40-50%。”因此,对携程来说,可以有力地帮助艺人、厂牌针对演出目的地用户做定向推广。
携程在全球的用户量接近五亿,这是巨大的用户池。翟羽佳相信,除了头部虹吸效应,很多长尾和中腰部艺人也有自己的粉丝群体,通过携程的用户数据挖掘,完全可以将合适的项目推送给匹配的旅客,既能完善用户的体验,也能帮助演出项目扩大传播。
从用户特征来看,携程平台的活跃用户集中18-40岁之间,但平台仍有两种不容忽视的用户群,分别是中老年人群和青少年群体:第一,有钱有时间的中老年人群,他们在旅游中的观演也呈现出增长趋势;第二,青少年群体,寒暑假与伙伴结伴出游,他们多是由父母代订,但也有看演出的需求。
在谈到2025年的规划时,翟羽佳十分乐观,并且希望能够和更多主办方、厂牌或者艺人经纪公司达成开放性的合作,一同助力演出项目走向世界各地。
小结
展望2025年:两级分化,优胜劣汰
展望2025年的大型演出市场,演唱会和音乐节会继续保持活跃的态势,市场也将进一步洗牌,优胜劣汰,竞争会更加惨烈。
在演唱会方面,预计今年头部歌手将继续引领票房,如周杰伦、张学友、林忆莲、孙燕姿,以及时隔20年再开演唱会的谢霆锋。
而一批顶级海外歌手和乐队正在进入中国演出市场,成为歌迷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如黄老板Ed Sheeran在杭州的演唱会连开6场,开票即售罄; “梦龙”Imagine Dragons乐队计划今年4月在深圳举办专场演唱会;Coldplay会在4月到香港,在新建的启德体育园举办3场演唱会......一大批海外巨星正把中国演唱会纳入巡演日程表。
在音乐节方面,虽然市场降温,数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但两级分化也会更加严重。目前,草莓音乐节、银河左岸音乐节和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都已经陆续发布了2025年的落地规划。而投资成本不高,5000人左右的中小型、垂类特色音乐节会涌现更多,或许会比传统的音乐节更受都市年轻人欢迎,当然,今年观众对现场氛围感和体验的要求也会更高。(回顾:)
大型演出IP在吸引大量周边游客,拉动住宿、餐饮消费增长,打造知名度方面天然具有流量优势。 这 两年,多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大型演出已成为拉 动地方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2025年,地方文旅、旅游产业与 演出行业会 继续深度融合,进一步下沉发展。
撰文:安然一 刘蒙蒙
排版:河清 / 审核:容容
阅读往期热文
【音乐版权】 ; ; ; ; ; ; ;
【音乐平台】 ; ; ; ; ;
【现场音乐】 ; ; ; ; ; ;
【音乐营销】 ; ; ; ; ;
【音乐科技】 ;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今日头条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