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傍晚,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迎来一位特殊旅客——连夜从哈萨克斯坦飞抵的外国友人。这位父亲跨越4000公里冰雪阻隔,只为在哈尔滨亚布力高山滑雪赛场亲眼见证自己儿子即将参加的比赛。然而由于此项高山滑雪赛事不具备观看条件,让这场跨国相聚面临波折。
2月8日早晨八点零二分,哈尔滨西站城市侧志愿者们刚刚上岗。外国友人及其随行翻译向正在值岗的来自精诚高级中学的潘天赐同学询问该如何进行购买亚冬会高山滑雪场次的门票,潘天赐同学找来了哈尔滨市农垦高级中学的肖博冉同学一同进行协助处理,先后多次尝试进行网络购票,但需要购买高山滑雪场次一直处于无法售票状态,二人在意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后,第一时间请示了值班站长。刘志明站长在了解情况以后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果断的行动力,他第一时间联系亚冬会票务咨询中心,经过一番仔细地查询后得知高山滑雪比赛因赛场环境原因导致不具备现场观看条件,因而该比赛并未开通售票系统。随后刘志明立即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情况协助外籍游客处理此问题。
正在多方对接沟通过程中,正好遇到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的李佳洋、王哲鑫同学赶到执勤现场,两位同学一直坚守在哈尔滨西站西广场岗亭点位,李佳洋同学表示可以使用外籍运动员抵离通道,这或许能成为帮助解决此问题的突破口。
因为志愿服务驿站与抵离服务台有一段距离,考虑外籍友人长途跋涉,志愿者们在站长的指挥下立即分为两组队伍,一组志愿者留在志愿驿站守护外国友人,另一组则是在站长刘志明的带领下与外籍友人的随行翻译去寻找解决方案,到达抵离服务台后,刘红站长了解情况,并查看外籍友人的相关证件,立即上报了领导。在等待消息的同时,刘红站长与亚布力高山滑雪赛区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展开高效沟通,直至上午11点15分,在这漫长的三个小时里,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亚布力赛区以及酒店方面表示在确保运动员不影响正常训练的前提下,可以安排父亲和孩子在2月8日比赛前于酒店外短时间相见。随后,我们一同安排外籍游客购买了抵达亚布力赛区的最近一班(12:28)的高铁,并及时护送其前往至目的地。
随后,到达休息区,热情洋溢的志愿者们在哈萨克斯坦友人身边,打开了话匣子:从大庆石油开采时的艰苦创业,讲述到如今它对国家能源的关键支撑;又从东北粮仓丰富的物产讲述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还兴致勃勃地分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成果与校园趣事,其中同时穿插了一些涉及与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的百年建筑相关的历史话题,并向客人讲述了"东方莫斯科"的冰雪传奇。
当日下午1时许,志愿者团队护送哈萨克斯坦友人乘车前往亚布力。临行前,刘志明反复确认行程细节,并后续全程跟进抵达情况。车辆缓缓启动,刘志明站在原地,目送着车辆远去,眼神中满是牵挂。在整个行程中,他时刻保持着与外籍友人随行翻译的紧密联系,通过电话和信息,全程跟进抵达情况。每过一段时间,他都会询问车辆的行驶状况、友人的状态,只要得到一切顺利的回复,他紧皱的眉头才会稍稍舒缓。
当晚 16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这对跨国父子终于在酒店外相拥团聚。那一刻,时间仿佛都静止了,父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们用最温暖的拥抱,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与牵挂。随后,父子二人共享了一顿温馨的晚餐,在这温暖的氛围中,亲情在异国他乡得以升华。
离别之际,刘志明代表哈尔滨西站城市侧志愿服务队、哈尔滨西站抵离运行团队送上诚挚祝福:“哈尔滨西站城市侧志愿者团队,哈尔滨西站抵离运行团队,齐齐哈尔大学出彩龙江志愿服务队向哈萨克斯坦高山滑雪运动员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你在比赛中展现风采,挑战极限,勇创佳绩,让速度与激情在冰雪中绽放!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友谊长存!”
这场跨越国界的温情接力,宛如一首动人的乐章,在哈尔滨这座冰雪之都奏响。它不仅展现了哈尔滨“冰雪之都”的人文温度,更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续写着“一带一路”的暖心篇章。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善举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也让中哈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冰雪中得到了升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的温暖故事还将在这座城市不断上演,为世界传递更多的爱与美好。(记录者:徐一铭)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