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元不够用?农民的危机,远不止养老金低。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农民养老金的话题,讨论特别激烈。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让很多农民兴奋。

于是,不少专家学者趁热打铁,纷纷建议大幅提高农民养老金。很多网友也是强力支持,但也有不少反对声,在他们看来农民养老保险交的少,领的少是正常的。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底,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为214元。说实话,一个月200多元,根本就不够养老。



今年过年期间,南方周末的记者走访了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南部某乡镇的一个村庄,一名73岁的农村老人,每月养老金是390.5元。

这名老人一直在村里务农,现在种地没多少收入,幸亏他懂电工,兼着村里的电工差事,每年还能有6000多元收入。

但是,养老金加上电工的收入,仍然让他捉襟见肘。因为他儿子在杭州开店,生意不太好,开支很大,还有孙子马上要上小学,到处都需要钱。作为父亲,只能帮衬一点。

在村里,老人基本都没有退休一说,大家都还在干活,有88岁的老人,都还在挖笋赚钱。

这就是农村的现状,过去说“养儿防老”,现在是老了继续养儿。没办法,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没资源,没背景,想在城市立足非常不容易。彩礼高,房价高,生育成本高,让年轻人喘不过气来。

如果没有父母的帮衬,很多农村的年轻人根本结不起婚,买不起房。所以,农村的单身男青年越来越多。

除了养老金低,农民还有更大的危机,那就是面临“无工可打”。这几年,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地纷纷发出“清退令”,要求建筑单位实行实名制,不允许和超龄农民工签合同,没签合同的超龄农民工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早在2019年,上海就发布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另外,禁止55周岁以上男性、45周岁以上女性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等特殊工作。

实际上,不只是建筑工地,做保安,保洁,进工厂,大部分都不会要大龄农民工。

所以,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边是极低的养老金,一边是“无工可打”,而另一边还要帮衬子女,真的非常艰难。

论贡献,农民朋友的付出一点都不比城市居民低。农民朋友交了几十年的公粮,农业税,后来又进城参与城市的建设,付出了很多。

农民朋友的养老金为什么会低?还不是因为城乡二元发展结构。一直以来,教育、医疗、社保等等,都是以城市优先。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现在每个月拿着几千,上万的养老金,而农民却只有200多元。



著名经济学家朱少平说的好,必须大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至少要让农民养老金先达到城市的最低水平,也就是1000多元。

前面提到的绍兴上虞区的73岁老人,说了一句话,让人有点悲凉。他说:城市在发展,他的生活不见大的起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贫富差距最大的群体并不是在职职工,而是退休老人,城镇职工和农民的养老金差距有几十倍。所以,提高农民养老金,缩小养老金差距是必须去做的,也是必然趋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