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肖建华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2017年农历除夕之夜,香港街头格外冷清。在四季酒店门前,两辆七座客货车静静地停靠着。
深夜一点,五个人从车上下来,穿过空旷的大堂,乘电梯来到28楼,在2808房间前停下。
敲门后等了十分钟,房门才打开。五人依次走进房间,在里面逗留了整整两小时。
凌晨三点,房间里走出三个人——一男两女,在那五人的陪同下,一行人悄无声息地乘上楼下的客货车离开。
中午时分,这群人出现在落马洲口岸,持合法证件通过边检站,随后进入深圳境内。
就在这一天,香港警方收到一起报案,报案人是位女士,称她的丈夫「被人带走了」。然而第二天,这位女士就莫名其妙地撤回了报案。
这位「被带走」的男子,正是身价数十亿的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
肖建华1971年生在山东肥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亲在村里教书,家里六个孩子,他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四个妹妹。在这个山区大家庭里,贫困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
小时候的肖建华喜欢看历史和文学书籍,给人留下聪明好学的印象。1986年,15岁的他以泰安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这成为改变他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肖建华并非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相反,他极具社交才能。这不但让他在北大崭露头角,还为他日后建立金融帝国提供了独特优势。
1989年5月,他当选为北大学生会重要职位。这个位置令人羡慕,不少人视其为进入全国青联、共青团中央,甚至步入仕途的快车道。据传,肖建华当时也怀有从政梦想。
在那个特殊时期,18岁的他作为学生会干部,面对复杂局势倍感压力,这关系到他的前途,必须谨慎应对。关键时刻,校团委书记给予他指引,帮他做出正确选择。
从那以后,肖建华放弃了从政规划。后来功成名就时,他在接受《21世纪》采访时解释说,他认为党政系统人才济济,从政者素质普遍高于商界,所以选择经商能发挥更大优势。他还表示,从政需要强大的奉献精神,自己在北大时接触过不少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深感自己缺乏他们那样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据了解,那次大三夏天的经历让肖建华意识到,政坛中人才济济,局势错综复杂,自己恐怕难以驾驭。
从北大毕业后的1990年,他本打算另谋发展,却因校团委书记的极力挽留,最终还是留在了北大党委学生工作部工作,并担任了生物城筹备小组办公室主任一职。直到1993年,随着校团委书记的调任,他也选择告别校园,投身商海。
身为山东农村出生的穷小子,创业资金的来源成了他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正因为明天系崛起得太快太突然,许多人对肖建华的资金来源颇有微词。
公开资料显示,他最初是靠做电脑及配件贸易起家的。在北京中关村这个电子产品集散地,他曾代理过戴尔、惠普、IBM等知名品牌的个人电脑。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还邂逅了在北大方正工作的周虹文,两人坠入爱河。值得一提的是,在遇到周虹文之前,他曾与北大才女吴今有过一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