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蓝绿都担心新的政策可能影响亚太,台海局势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有台媒称,特朗普上任后将“掀起千层巨浪”,且台湾不仅难以置身事外,在科技、贸易和安全三大领域,都可能身陷暴风圈之中。针对安全和防务领域,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认为,特朗普是生意人,出钱援助其他地区的军事行为,“不可能”。台湾“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22日撰文称,特朗普新团队一直挂在嘴边的“豪猪战略”或“不对称作战”,对岛内未来建军方向的压力只会更大。
近年来,美国媒体频繁进行台海战争的模拟推演,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这些演习中,150架战略轰炸机和2200多枚隐形导弹的阵容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媒体对台海战争进行了模拟推演,设想中美军出动了150架战略轰炸机,携带2200多枚AGM158C型隐形巡航导弹,针对解放军的收台舰队发起进攻。美军之所以选择战略轰炸机作为主要打击力量,主要因为其货运能力强、打击半径远、隐身性能优越,成为远程打击的最佳选择。而AGM158C型导弹的射程超过1000公里,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东亚,显示出强大的威慑力。
美国海军环太平洋演习(资料图)
近期美国在台海、中美军力对比等问题上动作频频、言论不断,引发广泛关注。先来说说美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谈论中美军力对比那事儿。史密斯大放厥词,说什么“在中美之间,优势在美国身上”。他给出的理由是美军作战经验丰富,解放军四十多年没打过仗,还拿智能手机拍战争和油画记录战斗来形容中美军队有“时代差距”。但实际情况呢?美国二战后确实参与了不少军事行动,可在中东面对胡塞武装的游击战术,美军也常常灰头土脸,哪有什么绝对优势。
美国妄图将与胡塞武装的作战经验照搬到对华作战,实在荒谬。胡塞与中国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一旦冲突爆发,中国或将展示全新的无人智能化战争模式:无需舰队冲锋陷阵,只需密集无人机覆盖目标区域,辅以导弹打击,任何外部势力都将望而却步。美国海军虽有十余艘航母,实际能动用的却寥寥无几,而且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范围有限,一旦开战,美军航母被迫远离战区数千公里,先进战机也难以进入作战区域。
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资料图)
尽管美国海军在纸面上仍对中国拥有较大优势,如航母数量接近中国的四倍,盾舰数量也多于中国的一半,但在核潜艇和两栖舰艇方面差距明显。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过去三年,美军退役了13艘盾舰,新服役的只有不到5艘;每年有3艘核潜艇需退役,但年交付量仅2艘,难以稳定。未来几年,冷战后建造的舰艇将集中退役,导致美国海军规模迅速缩减。此外,新舰替换旧舰和现有舰艇的维护维修工作也存在问题。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海军的实际实力远不如纸面数据所示。
另外,解放军的现代化水平早已有了很大提升,比如,前阵子让人津津乐道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下水,就为我们敲响了改变现代海战模式的新号角。076型两栖攻击舰被誉为“轻型航母”。它甚至被外界普遍认为能够携带各式舰载无人机投入作战,潜力无穷。简言之,这相当于给现代海战引入了全新的玩法。再来看一下建造速度,四川舰从船坞装配到下水,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而同级别的美军美利坚号花了整整35个月。假使四川舰顺利服役后,美军会面临不小的两难选择。
特朗普(资料图)
目前,多艘改进型052D驱逐舰和054B远洋护卫舰正处于舾装或海试阶段,预计今年将有大量052DL和054B型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而055万吨驱逐舰的服役数量也将超过8艘。由此可见,中国海军现役驱逐舰和护卫舰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拥有显著优势,在国际海军力量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简单来说,中国海军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实力不断增强;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则面临着发展瓶颈和实力衰退的挑战。从发展趋势和时间角度来看,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战略优势正在不断扩大。
除此之外,日本首相石破茂最近的美国之行,一时间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悉,去年的时候,石破茂与刚刚赢得总统选举的特朗普进行了简短的电话沟通,而这次首次面对面的会谈自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表面上看,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似乎只是为了再度彰显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而事实上,这次会面背后隐藏的议题可能比我们所看到的更加复杂且充满悬念。并且此次会谈前,多位日本政府官员已经放出话来,希望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强化防卫机制,以应对“台湾有事”的可能性。
台湾(资料图)
国家领导人强调,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不容挑战。中美是两个大国,难免有些分歧和矛盾,但不能损害彼此核心利益,更不能搞冲突对抗。在中美高层交往中,中方一再强调这些红线,就是让美方了解中方的原则底线,避免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防止冲突对抗。过去,中美关系发展遭遇波折,正是美方在这些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一再挑衅,让中美关系一度跌至建交以来历史最低点。这四条红线,表明了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所在。
说到底,台湾问题在特朗普2.0的环境里,理应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历史机遇,不能停留在见招拆招的层次,而应主动出招,战术性让特朗普大帝维持体面,但实质掏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如果中美都想在未来四年搁置台湾问题,那我们就浪费了这个机遇。下次要遇上特朗普这种现实主义者,就不知是猴年马月了。道德宇宙的弧线很长,但它会趋向正义,正义不该由新保守主义份子定义,统一才是正义。
特朗普(资料图)
在处理对外关系和发展科技时,中国应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特别是在“卡脖子”工程上,逐步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有望度过当前的艰难时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历史周期来看,当前的中美关系胶着状态并非不可逾越。正如美国在独立战争后与英国从对抗走向合作一样,未来中国强大后,美国也可能从利益出发,重新选择与中国合作。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我们的分析。
中美关系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可能性,在数字对抗中建立必要的技术与数据治理共识。中美数字竞争中的多重光谱构成了其复杂性与变化性。从TikTok禁令到特朗普2.0的登场,再到AI竞赛的激烈角逐,这些不同维度的事件展现了中美数字关系的多样性。未来可能充满戏剧性甚至突变性,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多重维度的交汇为中美关系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未来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也充满机遇。用开放的心态应对,我们或许能在变局中找到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