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个字 阅读时长:3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都是情绪。

最近,杭州又一次火了。

因为DeepSeek的热度成功带出了杭州六小龙概念,股市也炒起了地图,杭州还加码了财政支持,要培养更多六小龙企业。

这当然很赞。

但同时,网上也掀起一股反思潮:

为什么其他城市没有出现杭州六小龙

网上赞美杭州的心情是可以理解,但这个反思本身也挺有意思。

特别是跟杭州地位相当的南京,因为最近传出辖下苏宁企业债务重整的消息,被好一顿挤兑。

我大蓝鲸心里苦啊,省内之前被苏南挤兑,现在有被拿来和杭州作比较。

如果当初希音没有出走,恐怕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但网上拉踩的观点很多都没有什么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

我来一一解释:

1、经济生态

江浙江浙,一直以来都被放在一起来讲,也是自古以来国家的财税之源,但两个地方的生态差别很大。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地理决定的,看个地貌图:


江苏是长江和淮河的冲击平原,地貌平整,又有长江水道和出海口,天然的就适合发展制造业,发展产业园和外向型经济,所以经济和产业结构中的国企比重大

浙江则相反,当然比福建好一点,起码浙北的地貌还可以,其他地方都是多山,去浙江旅游就知道了,古代靠农业就养活不了人,所以手工业发达,商业萌芽也最早,民间创业氛围和民营经济活力,全国数一数二。

不单是阿里等巨头,还有各种产业集群小镇,不是盖的。

所以,中国经济大省如果分类的话,江苏山东是一类,浙江广东是一类,这是由地理、历史、经济、观念等多种因素塑造的生态使然,各有各的比较优势,无法简单比较。

2、区域博弈

这一点没看到有人说。

但是身处长三角的人才最有体会:

那就是旁边有一个上海

说在前面:

至今我依然认为,比起京津冀、粤港澳和成渝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未来的发展潜力是最好的这一点上海居功至伟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长三角一体化中:

不太可能出现再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最早体会到这种尴尬的是苏州,这个全国经济最强地级市,长年寻求建机场而不得,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

南京也面临这样的尴尬。

上海、苏南、苏中、浙北、皖东,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配置,从效率和产出上来讲,也更多的要配合一体化大局。

有人会说了,杭州也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中啊。

其实是不一样的:

杭州走出了自己的新路,杭州不太靠上海的经济外溢,同时互联网和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跟上海竞争关系也不大。

这种优势和天赋,别人能学得来吗,很难。

当然,话说回来:

把杭州孵化新兴产业的经验,学习一下,改善各地的创业和营商环境,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特别是南京,错过了希音,确实也要反思一下。

就这样。

最近大家都在问,经济真的好了吗?

节后的第一周,开门红的情绪非常高涨,DeepSeek引爆的科技热情,哪吒2票房带来的消费亮点,把关税的担忧一扫而空。

宏观数据超预期,微观经济有亮点,科技产业正当时,预期信心在增强…

很多人现实中经济也在好转,真的吗?还有没有别的证据?

可以继续阅读:。

10个朋友读过 趋势

500个点赞 局势

阅读10万+ 深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