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蛇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全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抓项目、拼经济、促发展,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春访谈”系列报道,聚焦各级各部门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新作为、新担当、新气象,为抓项目、拼经济、促发展营造浓厚氛围,为我市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油鼓劲。
新的一年,市资源规划局将聚焦“规划统筹引领、资源要素保障、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四大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发展理念,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创新精进、争创一流,以经略山海、守护自然的责任担当,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工作标准,持续提升资源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资源规划力量。
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昨日下午,市资源规划局召开资源规划系统“创新精进·争创一流”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擂响新春奋进第一声战鼓,全面掀起全系统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的热潮。
“要把握好‘先’这个目标指向、‘争’这个着力重点、‘干’这个实践要求,在新年度各项工作中全力以赴抓落实、拼作风、促发展。”柯玉宗表示,新的一年全局将以开展“创新精进·争创一流”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围绕十个“争创一流”攻坚任务,一鼓作气全面推进、一丝不苟求精求效、一以贯之狠抓落实,用更加精益求精的思路举措,不断引领资源规划事业高效发展、持续发展、蓬勃发展。
以“创”的劲头推进综合改革
打开发展新天地
把资源规划改革创新的发展潜力做成竞争实力,把自身优势做成发展胜势,拿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资源规划经验,努力在全国争上游、创一流——谈起新一年市资源规划局的重点攻坚方向,柯玉宗表示,全局将聚焦制约资源规划事业发展的“堵点”“瓶颈”问题,聚力综合改革攻坚,以新思路新举措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今年,市资源规划局将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海域使用权分层设权、产业用地标准地等改革任务,巩固和深化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等6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与此同时,探索海域、无居民海岛等涉海详细规划编制,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分层出让、分层登记试点,加力推进森林、湿地、海洋、矿产等其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集成效应。
助力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举措也将陆续推出。譬如,推进项目工程开工、占用林地、立项用地规划许可、从事测绘活动等“一件事”改革,在更多事项、更大范围实现“一次申报、集成办理”;持续优化精简前置办理要求,打通规划、测绘、不动产三大体系数据互通渠道,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增速度,为企业减负降本增活力。
以“高”的质效配置资源要素
释放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市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态势已经形成,发展新动能正在茁壮成长。作为靠前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进一步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坚实资源要素保障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市资源规划局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力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今年市资源规划局将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完成区级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启用工作,持续推进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实现详细规划全覆盖。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探索总量、增量、存量、流量协同管控。持续完善“5·3·1”规划实施传导机制,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推动更多项目生成实施。
“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项目同步走”,市资源规划局还将继续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做好“空间预算”,强化“线上线下”跟踪调度,充分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林用海需求。全面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拓展“交地即交证”“出让即开工”的应用范围,提高自然资源配置精准度,全面保障我市产业攻坚行动对资源要素的需求。同时,全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综合运用已出台的一系列存量用地盘活政策,分类分批推动试点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等。
以“优”的环境让群众可感可及
绘就生态新画卷
绿色之美、生态之美已经成为厦门发展的亮丽底色,也是不可或缺的营商环境。今年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将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深化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推进已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协同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高标准实施翔安南部欧厝-蔡厝沿岸海域生态修复,积极谋划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等项目。持续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机制,完成《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4-2026年)》编制,做好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另一方面,守牢自然资源基底,全面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保护红线不突破。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持续抓好自然资源执法,扎实组织开展年度卫片图斑核查处置,持续推进非农化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三年攻坚行动等工作。
(厦门日报记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