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狡鼠诈龙局”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从前,江湖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古时骗术高手们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骗术体系,分为「上三十六天局」和「下七十二地局」。据传,掌握了地局就能够暴富,而精通天局更是能够呼风唤雨。
让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最难识破的骗局——「狡鼠诈龙局」。这个局一旦入套,基本上就难逃一劫。
话说当时有个叫张松的商人,看到周围开典当行的都赚得盆满钵满,就想着这买卖准能发财。于是他也在热闹的商业街上开了一家专门经营金银珠宝、名贵字画的大型典当行。
开张之后,张松发现典当行确实是个来钱快的买卖。据说那会儿光是京城就有五六百家当铺,连达官贵人都争着开这门生意。
为什么典当行能赚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当东西的人往往都是急着用钱,当铺就可以狠狠压价。价值百两的物件,硬是压到五十两,急用钱的人也只能认了。
有人可能会说,当铺那么多,可以多问几家。其实这些当铺私下都串通好了,价格只会越问越低。等你问完三家,就已经没了谈判的底气,最后只能选个出价稍高的典当。
而且当铺掌柜比当物的人更懂行情,这就能赚取更多差价。一般的当铺还会给客人留点余地,但张松做生意特别黑心,专挑最低价收。
没几年张松就发了大财,但他这么做也得罪了不少人。很快就有人盯上了他,并设下了一个致命的圈套。
那天下午,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人带着随从走进当铺。这种派头一看就是有钱人,当铺最喜欢这样的主顾,张松立马笑脸相迎。
张松一边倒茶一边问:「请问您是要典当还是想买点收藏品?」
当铺分两种生意,一种叫死当,就是直接卖断给当铺;另一种叫活当,就是签合同约定时间赎回,过期不赎就归当铺。这两种方式当铺都能赚钱。久而久之,当铺积累了不少好东西,也就开始做起了寄售生意。
那中年人在店里转了一圈,拿出三幅画说:「我在这经过,看中了这几幅墨宝就买下来了。不过我还要去远处谈生意,带着不方便,想先存在你这里,等回程再来取。」
张松经营着一家典当行,对字画颇有研究。他仔细端详了递来的三幅字画,立刻看出都是赝品,认定对方是想借机讹诈。
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三幅都是假的,你以为能骗得了我?就说这幅署名唐寅的,要是真迹,我把店卖了都赔不起!」
这种骗局在典当行早已司空见惯——骗子先存放假字画,过后取货时就说真品被调包了,索要高额赔偿。不过确实也有些黑心当铺,见典当人没什么背景,就把真品换成赝品吞掉。
那中年人却说:「我知道这些是仿品,咱们可以写在契约里。虽然是仿品,但都很有来历。我不当给你,只想寄卖。不管能不能卖出去,我先付你50两寄存费,一个月后来取。」
张松本想推掉这笔生意,但见对方出手这么阔绰,还愿意立下契约,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风险,就答应了下来,随即问道:「这位客官打算卖多少银子?」
「有人想买必须说明要整套购买,最低价5800两,绝不拆卖。要是按这个价格卖掉了,典当行可以拿两成佣金。」
张松听完在心里暗骂这人疯了,三件赝品居然要价5800两,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人家都付了50两寄售费,总得把东西摆出来,要不然给人抓到把柄,生意上的名声就坏了。于是他把这三件赝品放进了展示柜。
一连七天过去,根本没人对这三件商品感兴趣。张松已经打定主意,等一个月后让那商人把东西取走,自己白赚50两就够了。
他正为这笔横财暗自高兴,殊不知这只是「狡鼠诈龙」骗局的开始,他已经走进了一个必死的圈套……